Home_The Chinese Seal Engraving professional website_Virtual Micro Studio
Virtual Micro Studio
會員登入  
真微書屋印學資料庫__點閱率57.9971718399791%篆刻年歷1051-1911__點閱率7.83836218070793%琳瑯滿目的數位化印譜__點閱率27.4108866992055%篆刻講座-方寸有情__點閱率1.48669323413831%當代篆刻家專區__點閱率3.31881928669939%真微書屋&黃嘗銘__點閱率1.60074531509746%真微書屋篆刻印學網__點閱率0.347321444172283%回首頁繁簡轉換後回首頁
 
 印學在線>篆刻年歷>依年代瀏覽>年代檢索>1885年印庫搜尋  

 依年代瀏覽
 -- 隨機瀏覽
 -- 年代檢索
 -- 年代搜尋
 依人物瀏覽
 搜尋篆刻年歷
 關於篆刻年歷
 篆刻年歷書籍版
 篆刻年歷數位版
 索引檔下載

 
2011年1月1日起,本單元全面開放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相同的內容。
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內容如有未盡事誼,請多利用真微印庫搜尋/瀏覽。
公元1885年
清德宗.光緒十一年.乙酉.旃蒙作噩.日本明治十八年
1884共有 179 則1886
頁次   1   2   3   4 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12  
1885

徐中立(德卿).廿四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德卿印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冊。徐中立輯自刻印而成。是譜殘碑格,每頁一印。有吳倉石題記,徐乃昌、劉溎年、許貞幹、張祖翼、李經畬序及何維楝、凌霞跋。/之151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51則相同。

1885

鍾以敬(矞申).二十歲/為孫黻華(惜華)刻〔孫黻華印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乙酉七月十四日,越生。】/之152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52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85

于右任(伯循).七歲/受業於三水老儒第五先生。/之153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53則相同。

1885

楊仲子(祖錫).一歲/一九六二年卒。江蘇南京人。名祖錫,亦名揚子,字仲子,別署一粟道人、一粟翁、金陵土著、石冥山人。齋堂為海燕樓、夢春樓。早年留學法國,學化學,後改學音樂。視書法、篆刻為餘事,然精於鐘鼎文、甲骨文、善以鐘鼎文字入印。其境遇優越,才思敏捷,博涉歷代碑刻法帖、名家印譜。悉心體味,成自家面貌。其一生為許多社會名流、專家學者治印。其中以胡小石、徐悲鴻為最多。存世有《飄泊西南印集》、《哀哀集印存》、《懷沙集》。/之154
真微書屋註:《民國篆刻藝術》生卒年作一八八五—一九五九年。《中國印學年表(增補本)》生卒年作一八八五—一九六○年。《印林第十三卷第六期》、《近代印人傳》生卒年皆作一八八五—一九六二年。今從後者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54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85

張聿光(鶴蒼頭).一歲/一九六八年卒。浙江紹興人。字鶴蒼頭。齋堂為冶歐齋。凡花卉翎毛、風景山水、人物走獸等無所不能。早年曾繪製佈景,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達四十年之久。其繪畫繼承清末傑出畫家任伯年畫風,吸取西畫技巧而形成自己的面目。構圖多變化,不落塵套,有天真自然之趣。存世有《聿光畫集》二集。/之155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55則相同。

1885

徐粲章.生年不確/齋堂為散朗軒。存世有《散朗軒印存》。/1885±15/之156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56則相同。

1885

鹽益壽石.生年不確/嘗輯林熊光所藏璽印鈐拓而成《磊齋璽印選存》十冊。/1885±15/之157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57則相同。

1885

楊慶簪(盍齋).生年不確/廣東中山人。字朋之,號盍齋、中山居士。齋堂為啟導堂、由豫山堂、簪紱室。與陳巨來交善,陳氏嘗為其治印一批六十印,輯成《盍齋藏印》。存世有《盍齋藏印初集》。/1885±15/之158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58則相同。

1885

余志明.生年不確/齋堂為雙蔭庵。存世有《雙蔭庵古印集》。/1885±15/之159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59則相同。

1885

陳澤霈(一禪).一歲/四川巴縣人,寄居上海。字一禪。畫山水,多以西蜀名勝入畫,機趣天然。亦好治印。存世有《一禪印集》。/之160 ——右印為陳澤霈篆刻作品選刊〔散原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60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85

鍾剛中(桴堂).一歲/三月生。一九六八年卒。廣西南寧人,後居北京。字子年,號桴堂,晚號桴公,又號柔翁、榕湖客。光緒甲辰進士。工詩,善畫,書法樸厚雄實。治印除遠師秦漢外,名家獨推黃牧甫,然只略師其布篆之妙,絕不襲其線條之光潔銛銳。喜用切刀,所作狀如屈鐵,學浙派而不為所囿。乃清末民初北方名家。/之161 ——右印為鍾剛中篆刻作品選刊〔壽石工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61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85

呂鳳子(濬).一歲/六月十六日生。一九五九年卒。江蘇丹陽人。單名呂濬,字鳳子、鳳痴,別署江南鳳、老鳳,又號鳳先生。書法自成一格。工隸書,行、草書以篆隸之法行之,古雅奇肆,殊異常蹊。於繪事主張「一筆畫法」,力求一氣呵成。其篆刻藝術迥拔時尚,上追秦漢,而下濡沫於宋元以降文人士大夫治印的風格。民國肇始,為美術教育家第一代,畫名、書名、印名均盛譽一世。/之162
真微書屋註:《民國篆刻藝術》生卒年作一八八六—一九五九年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62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85

侯疑始(雪農).一歲/一九五一年卒。江蘇無錫人。名毅,字雪農。詩文師事嚴復、樊雲門,一度主編《輿論報》之《瀚海》。篆刻師法古璽漢印,所詣至深,並參以磚瓦文字意趣,樸厚古逸,無纖毫塵俗之氣。存世有《疑始詩詞》。/之163 ——右印為侯疑始篆刻作品選刊〔嚴家餓隸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63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85

沈次量(鑰).一歲/一九七一年卒。浙江吳興人。單名沈鑰、沈鈅,以字行,號孤盦、棳戡。齋堂為經訓堂。博覽群書,擅詩詞古文。精鑒別,所藏周秦兩漢璽印及歷代官私印章三百餘方,及漢霸陵瓴、泥匋、陽陵玄武符等多種。入臺後,數度以平生珍藏捐贈歷史博物館。書法規矩平原,上窺三代兩漢,渾摯中別有秀潤之氣。篆刻由浙派入手,晚年漸趨精整,有宋元人印風,老而益工。存世有《雙戡詩草》、《雙戡印痕》、《孤盦癸卯以前印存》、《棳戡藏印之餘》。/之164 ——右印為沈次量篆刻作品選刊〔王浚原印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64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85

壽璽(石工).一歲/一九五○年卒。浙江紹興人,久居北京。壽鏡吾之子。字石工、務◎{上喜下心}、碩工,號印丐、印丐、玨庵、玨公、無量、悴公、燕客、園丁、咫翠、悲風、石尊者、會稽頑石、不食魚齋主人、南方墨者、竹斐居士。齋堂為蜨蕪齋、鑄夢廬、寒篠簃、玄尚精廬、不食魚齋、小桐華盦、元嘉研齋、鵑紅行館、馥秋閣。喜藏古墨。工詩詞。賣字鬻印,不擇紙與石,有求則當即揮毫奏刀,受趙之謙、吳昌碩、黃士陵影響最深,所作工穩勁挺,極明快。妻宋君方,工畫,善治印。存世有《蜨蕪齋印稿》、《鑄夢廬篆刻學》、《篆刻學講義》、《玨庵詞》、《重玄瑣記》。/之165
真微書屋註:《民國篆刻藝術》生歿年作一八八五—一九五○年。又,《壽石工藏印》序中載其生歿年為一八八八—一九五○年。又,《書畫篆刻實用辭典》載其生歿年為一八八九—一九五○年。又,《近代印人傳》載其生歿年為一八八六年一月二十日—一九四九年十月。按壽石工自用印中有〔乙酉〕一印及鍾剛中刻〔乙酉印丐〕一印,其生年應是乙酉一八八五年!又,根據金禹民所刻〔紹興壽鉥甲戌年五十〕一印,更證其生年為一八八五年!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165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頁次   1   2   3   4 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12  


資料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
一書同步.2001年4月16日出版
全頁無阻點瀏覽狀態
未設定  說明  設定
閱讀凡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