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78 | 著 | | |
1778 | 譜 | 陳克恕(目耕).卅八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存幾希齋印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冊。陳克恕輯自刻印成此譜。版格藍刷,每冊五十頁,總二百頁。每頁一印或四印,總六百印。各印均標示其材質及釋文。並附序文、跋文及凡例若干則。有吳騫序。/之32
真微書屋註:此譜另有二冊本,見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此譜云:「海昌陳克恕刻印.乾隆鈐印二冊本.鈐印四冊本」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32則相同。 |
| |
1778 | 跋 | | |
1778 | 印 | 蔣仁(山堂).卅六歲/為倪小迂刻〔雲林堂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戊戌四月十四日雨中,罨畫溪山院主仁,為小迂老友篆雲林堂印;;此山堂五年前手筆也,不免摹倣習氣,然與畫角描鱗者已有上下時之別,癸卯十月,秋鶴跋。】/之34
真微書屋註:汪鴻,亦號小迂。然倪小迂與山堂過從甚密,印主應屬後者,參見項秋鶴所作〔蕭閒館印〕之款文。又,原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34則相同。 |
|  |
1778 | 友 | 鄧石如(完白).卅六歲/春,自懷寧至廣德州,過桐汭與程瑤田訂交,傾蓋而談,歡如故舊,並贈以長詩。/之3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35則相同。 |
| |
1778 | 事 | | |
1778 | 友 | | |
1778 | 友 | | |
1778 | 印 | 鄧石如(完白).卅六歲/刻〔聊浮游以逍遙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此二篆乃久月客濡須作,時戊戌十月燈下,鄧琰刺字石上。】/印縮56.25%/之39
真微書屋註:《鄧石如研究資料》:所謂「二篆」者,即另指一印乃〔太羹玄酒〕白文印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39則相同。 |
|  |
1778 | 印 | 鄧石如(完白).卅六歲/為勉堂刻〔太羹玄酒〕扁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揮汗操刀管,相依患難中,世人誰可托,持贈勉堂翁。】/印縮56.25%/之40
真微書屋註:《鄧石如研究資料》:〔聊浮游以逍遙〕一印款述所謂「二篆」者,即另指此印。故此印刻時定與彼印同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40則相同。 |
|  |
1778 | 印 | 黃易(小松).卅五歲/刻〔心跡雙清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喬木世臣〕正方朱文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戊戌春初,錢唐易刻于濟寧節署之平治山堂。】/之4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41則相同。 |
|  |
1778 | 印 | 黃易(小松).卅五歲/刻〔喬木世臣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宋元人好作連邊朱文,丁丈敬身亦喜為之,乾隆戊戌正月,黃易仿其意。】/之4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42則相同。 |
|  |
1778 | 印 | 黃易(小松).卅五歲/為汪用成(成齋)刻〔平陽〕雜形朱文印。邊款為【汪氏之族,始於平陽,古幣有此二字,鈍丁先生摹式為印,以贈承齋剌史。昨朱封翁排山寄示古金待問錄,此幣在焉。乾隆戊戌二月之朢,用成先生南還,亦為摹此,聊以志別,歸與訒庵水部見之,當必心妒,同里秋盦黃易刻于河東節署之平治山堂。】/之4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43則相同。 |
|  |
1778 | 印 | 黃易(小松).卅五歲/為姚立德(次功)刻〔河南山東河道總督之章〕長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河南山東河道總督,乾隆戊戌二月,錢唐黃易謹篆。】/印縮37.50%/之4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44則相同。 |
|  |
1778 | 印 | 黃易(小松).卅五歲/為姚立德(次功)刻〔姚立德字次功號小坡之圖書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大司馬總憲河東河道總督章〕正方朱文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乾隆四十三年清和月,屬吏黃易謹刻于濟寧節署之平治山堂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博物館。/印縮50.00%/之45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壽山石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8年之045則相同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