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鴻壽(曼生).卅八歲/為王錫原(心如)刻〔王恕私印〕長方陰陽印。邊款為【乙丑五月十日,心如過訪山蓀亭屬,□□□曼生。】/之46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46則相同。
陳鴻壽(曼生).卅八歲/為王錫原(心如)刻〔心如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曼生作,乙丑五月廿又四日。】/之47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47則相同。
陳鴻壽(曼生).卅八歲/為小蘭刻〔種桃山館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乙丑六月二日,為小蘭仁弟作于汪君士峨之青芙容山館,曼生記。】/之48 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青田石。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48則相同。
陳鴻壽(曼生).卅八歲/為王錫原(心如)刻〔問梅消息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心如工畫梅,刻此為贈,余將南行,即以志別,乙丑六月十又一日,曼生;;予自甲辰年與曼生交,迄今二十餘年,兩心相印終無閒言,篆刻予雖與之能同,其一種英邁之氣,為余所不及,若以工緻□□而論,余固無多讓焉,心如出此見示,漫記數語于上,秋堂。】/之49 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石經火。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49則相同。
陳鴻壽(曼生).卅八歲/為屠倬(琴鄔.廿五歲)刻〔小檀欒室〕正方朱文界格印。邊款為【乙丑八月,曼生將之嶺南,臨別時,為余刻此,倉卒不及署款,不可不記也,琴塢。】/之50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0則相同。
陳鴻壽(曼生).卅八歲/為姚嗣懋(本仁)刻〔倚松庵主〕長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嚴陵道中刻寄脩白兄丈,亦為別後之緣,曼生,乙丑六月廿又二日。】/之51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1則相同。
陳鴻壽(曼生).卅八歲/為錢廷烺(小謝)刻〔憶秋室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曼生為小謝作,乙丑正月。】/之52 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青田石。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2則相同。
裘春湛(寄蘇)/乙丑八月九日,觀跋陳鴻壽為汪彤雲刻〔汪彤雲印〕回讀白文印。/之53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3則相同。
胡敬(以莊).卅七歲/嘉慶乙丑會元,官翰林院侍講學士。/之54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4則相同。
李兆洛(申耆).卅七歲/嘉慶乙丑進士,官安徽鳳臺知縣。在縣七年,丁父憂去官,遂不出。/之55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5則相同。
李兆洛(申耆).卅七歲後/撰寫〈完白山人墓誌銘〉一文,出於許振軒《鄧石如書法篆刻全集—卷三》。本文全長計九三○字,加註句讀標點後共計長一一一二字。/1805﹢/之56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6則相同。
朱為弼(菽堂).卅五歲/嘉慶乙丑進士。累官漕運總督。/之57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7則相同。
姚元之(伯昂).卅三歲/嘉慶乙丑進士,官左都御史。/之58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8則相同。
包世臣(慎伯).卅一歲後/撰寫〈鄧石如傳〉一文,出於穆孝天《鄧石如研究資料》。本文全長計一九九九字,加註句讀標點後共計長二三六七字。/1805﹢/之59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59則相同。
高日濬(犀泉).約卅三歲/為荔庵刻〔金琅玕館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乙丑九月廿又四日,為荔庵仁兄作,惺泉。】/之60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5年之060則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