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3 | 亡 | 林十江(長羽.日).卅七歲卒/九月十九日逝世。一七七七年生。長於繪畫與篆刻,尤其善於畫梅,敢於和畫梅的高手谷文晃一比高低。篆刻師法中國漢代鑄印與鑿印風格,並能巧妙地揉和在一起,相得益彰,別有奇趣。時人將他同立原杏所一併稱為印壇之雙璧。/之16
——右印為林十江篆刻作品選刊〔下街莊長之章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16則相同。 |
|  |
1813 | 亡 | 前川虛舟(利涉.日).享年不確/初在中井家的懷德堂學習,刻有許多印章。後經常出入木村蒹葭堂書齋。擅長精雕細刻。作為篆刻家久負盛名,學習高芙蓉從而樹立起蒼古飄逸的印風,以自己的風格擬刻日本古官名二百十餘種,題為《稽古印史》出版發行。存世有《稽古印史》、《鑿竅印譜》、《獨樂園記》。/1813﹢/之17
——右印為前川虛舟篆刻作品選刊〔大臣—龍虎圖像—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17則相同。 |
|  |
1813 | 印 | |  |
1813 | 事 | | |
1813 | 印 | 馮承輝(少眉).廿八歲/為孫星衍(淵如.六十一歲)刻〔孫星衍印〕正方朱文借邊印。本印與〔淵如〕正方加框白文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淵如先生大人教正,馮承輝。】/之20
真微書屋註:華篤安舊藏,後捐贈予上海博物館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20則相同。 |
|  |
1813 | 印 | 馮承輝(少眉).廿八歲/為孫星衍(淵如.六十一歲)刻〔淵如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癸酉五月,少眉篆于古鐵齋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博物館。/之21
真微書屋註:華篤安舊藏,後捐贈予上海博物館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21則相同。 |
|  |
1813 | 試 | | |
1813 | 試 | | |
1813 | 譜 | | |
1813 | 學 | 吳熙載(讓之).十五歲/讓之弱齡好弄,喜刻印章,十五歲乃見漢人作,悉心模仿十年,凡儗近代名工,亦務求肖乃已。/之2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25則相同。 |
| |
1813 | 編 | 張與齡(芳遐)/編輯《清承堂印賞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集八冊。張與齡輯。是譜板格墨刷,棉紙鈐印。每集四卷,每卷三十頁,每頁前幅四印居多,每卷均錄一百印,各印皆註釋文。二集各有題跋;內第三卷並見趙次閑序一篇。/之2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26則相同。 |
| |
1813 | 生 | 汪籛(伯年).一歲/一八六四年卒。錢塘(浙江杭州)人。字伯年,號百研、澗廣居士、年道人、南湖老隱。齋堂為樽山韻水草堂、水葒花館。官福建清流知縣。讀書頗多,精鑒賞,與何紹基、張廷濟為金石契。畫善山水、花卉,涉筆便得天趣,沉著似龔賢,曠貌似錢維城。書工篆、隸。精篆刻,力追秦、漢,雄厚凝重,渾樸古茂,自成風格,與吳聖俞、趙之謙有三傑之譽。/之27
真微書屋註:《書畫篆刻實用辭典》生卒年作一八一三—一八六四年;而《廣印人傳》載汪氏「殉洪楊之難。」推其卒年應在一八六○—一八六一年間。茲從前者。
——右印為汪籛篆刻作品選刊〔恨不十年讀書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27則相同。 |
|  |
1813 | 生 | 吳咨(聖俞).一歲/一八五八年卒。江蘇武進人。李申耆門生。字聖俞,號哂予。曾官山東鹽大使。生平博覽金石文字、秦漢碑版,通六書。書法,篆、隸書均佳,少時已名滿鄉里。繪畫,得惲壽平神趣,花卉、魚虫無不精妙。篆刻融會秦、漢、宋、元,印文處理善變化,分朱布白頗靈巧,平中有奇,奇不失穩。所作秀挺古艷,不同於世俗。/之28
——右印為吳咨篆刻作品選刊〔清氣應歸筆底來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28則相同。 |
|  |
1813 | 生 | 任淇(竹君).生年不確/浙江蕭山人,久居上海。任熊族叔。一作琪,字竹君,號建齋。活動於清同治間。工書法,行書學蘭亭,楷書學十三行。善畫,雙鉤花卉尤其之長,亦能界畫。精刻印,金、石、竹、木,無所不為,撫仿秦、漢印功力極深,喜用鑄印法,端正莊和,有雅靜之趣。/1813±10/之29
——右印為任淇篆刻作品選刊〔曰康私印〕。本印重見於1862年所刻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29則相同。 |
|  |
1813 | 生 | 劉熙載(伯簡).一歲/一八八一年卒。江蘇興化人。字伯簡,號融齋、寤崖子。道光進士,官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并督學廣東,後主講上海龍門書院。深書學,著有《藝概》,其中「書概」所述書法源流及筆法等,議論簡潔,非徒托空言者可比。/之3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3年之030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