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50 | 印 | |  |
1850 | 編 | 吳式芬(子苾).約五十五歲/編輯《海豐吳氏藏漢封泥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冊。吳式芬將所藏漢官私封泥悉數手拓剪貼而成,為中國古代封泥拓本之初創,甚為珍貴。其每頁一拓,釋文考證頗詳。其首冊三十三頁,二冊六十頁,三冊四十頁,四冊三十二頁。又光緒二十五年時人重輯此譜四冊本。/1850±/之17
真微書屋註:是譜首冊三十三頁,錄官印封泥;二冊六十頁,錄大守印封泥五十二,官印封泥八;三冊四十頁,錄官印封泥;四冊三十二頁,錄附城封泥十七,私印封泥十三,殘封泥二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17則相同。 |
| |
1850 | 編 | 吳式芬(子苾).約五十五歲/編輯《陶嘉書屋秦漢印章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陶嘉書屋藏印》。一冊。清吳式芬輯藏印而成。/1850±/之18
真微書屋註:羅福頤《印譜考》載此譜名《陶嘉書屋藏印》:一冊。未見。翁氏印譜考略曰,此譜無棣吳式芬子苾集。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18則相同。 |
| |
1850 | 譜 | 陳式金(以和)/編輯自刻印成《適園印印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適園印存》、《吳聖俞先生印譜》。二冊。陳式金以戊申、己酉、庚戌三年所摹吳咨刻印輯成此譜。有吳咨序,云:「吾友暨陽陳君以和,于拙刻有痂嗜,戊申迄今,凡三閱歲,屬摹若干印,匯成一冊,持以見示,且索弁言。…目曰「印印」,就正匠石,鑒者教之。…」/之1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19則相同。 |
| |
1850 | 印 | |  |
1850 | 編 | 陳塤(協篪)/編輯《陳氏所藏古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清陳塤輯藏印而成。成書年未詳。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此譜云:「陳塤藏印.道光鈐印本」。/1850±/之2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21則相同。 |
| |
1850 | 印 | 陳塤(協篪)/為丁文蔚(藍叔.廿四歲)刻〔丁居士〕正方細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仿龍泓印,似韻琴仁兄正,弟塤,庚戌八月二日。】/之2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22則相同。 |
|  |
1850 | 印 | 陳塤(協篪)/刻〔相鶴山房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協篪于由拳道中作,時為庚戌七月二十又五日也。】/之2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23則相同。 |
|  |
1850 | 亡 | 費丹旭(曉樓).五十歲卒/一八○一年生。一生以賣畫為業。奔波於江蘇、浙江兩省,寓杭州最久。畫名頗盛,為晚清重要人物畫家之一。擅長畫仕女,筆法工穩,設色雅淡,樹石、花草及屋宇台閣的補景十分出色,畫面頗具清氣,但纖細柔弱。傳神寫照,亦其所長,間作山水、花卉。善書法,能詩詞。存世有《依舊草堂遺稿》、『仕女圖』。/之2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24則相同。 |
| |
1850 | 編 | 張學宗(秩卿)/編輯《華黍齋集印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冊本。張學宗輯。此譜另見有咸豐十年輯四冊本。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:是譜「二卷,彭城張學宗集印,道光鈐印二冊本,咸豐鈐印四冊本」/1850±/之2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25則相同。 |
| |
1850 | 編 | | |
1850 | 編 | | |
1850 | 亡 | 孟毓森(玉笙).享年不確/甘泉人。初名金輝,字玉笙,又號玉簫。工鐵筆,山水尤妙,庚戌游袁浦,寓普應禪院,一日晨起沃盥甫畢,無疾而逝。/之2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28則相同。 |
| |
1850 | 印 | 錢松(耐青).四十四歲/為胡震(鼻山.卅四歲)刻〔胡鼻山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庚戌之春,伯恐我弟偕周子、石麓登胡鼻山,手拓宋紹聖二年題記,讀其文,古意淵然,因思胡與姓合,且向居山下,即鼻山為號焉,夫古人手筆堙沒於空山者特多,必須因人而彰,茲為伯恐刻印並志以兩賀之,耐青,立夏前一日。】/之29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青田石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29則相同。 |
|  |
1850 | 印 | 錢松(耐青).四十四歲/為胡震(鼻山.卅四歲)刻〔胡伯恐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臣震私印〕正方陰陽印為二面印。邊款為【道光庚戌三月十四日,耐青為鼻山道盟仁弟仿漢人兩面印。】/之3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30則相同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