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雷(震叔)/為費以群(穀士.廿七歲)刻〔費以群印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穀士〕正方朱文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榖士道長法正,庚午長至日,震叔仿漢。】/之31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31則相同。
陳雷(震叔)/為費以群(穀士.廿七歲)刻〔穀士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泉唐陳雷篆。】/之32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32則相同。
閔澐(魯孫)/為時乃風(萼卿.約五十歲)刻〔時乃風印〕正方回讀滿白文印。本印與〔萼卿〕正方朱文寬邊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萼卿有道正篆,庚午四月,魯孫。】/之33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33則相同。
閔澐(魯孫)/為時乃風(萼卿.約五十歲)刻〔萼卿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魯孫製。】/之34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34則相同。
閔澐(魯孫)/為時乃風(萼卿.約五十歲)刻〔時乃風萼卿父長壽印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萼卿仁兄姊丈大人五十攬揆,刻以奉祝,弟澐記。】/1870±/之35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35則相同。
陳還(還之)/為鍾俊刻〔鍾俊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庚午五月,為小齋長兄製,陳還。】/之36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36則相同。
徐熙(翰卿)/為華田刻〔鶴壽〕扁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庚午二月,刻充華田老農印篋,并以為壽,徐熙篆。】/之37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37則相同。
瞿廷韶(賡甫)/同治庚午舉人,官至湖北部政使。/之38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38則相同。
梁清(來楚)/為胡公壽(遠.四十八歲)刻〔胡公壽印〕正方回讀滿白文印。本印與〔橫雲山民〕正方朱文印為二面印。邊款為【文氏、丁氏治印之妙處,在有刀有筆而自然得漢人之法也。今我老友公壽囑作兩面印,即用其二家刀法為之,時庚午閏月之杪,蘇郡梁清刻于申江客次。】/印縮56.25%/之39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39則相同。
梁清(來楚)/為胡公壽(遠.四十八歲)刻〔橫雲山民〕正方朱文印。/印縮56.25%/之40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40則相同。
梁清(來楚)/為胡公壽(遠.四十八歲)刻〔橫雲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公壽〕正方白文印為二面印。邊款為【梁清仿古竟文。庚午十月來滬三日。】/之41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41則相同。
梁清(來楚)/為胡公壽(遠.四十八歲)刻〔公壽〕正方白文印。/之42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42則相同。
沈樹鏞(均初).卅九歲/編輯《均初手拓古印冊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冊。沈樹鏞輯拓古璽印而成。/之43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43則相同。
丁丙(松生).卅九歲/撰寫〈硯林印款跋〉一文。本文全長計三三四字,加註句讀標點後共計長四○一字。/之44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44則相同。
愛新覺羅奕訢(恭親王).約卅九歲/編輯《恭親王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冊。奕訢輯。每頁絹裱,首見滿文大印一枚,餘皆恭親王、皇第六子…等自用印六十六方,各印皆註明刻者姓名及材質。/1870±/之45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0年之045則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