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1 | 亡 | 壬生水石(弘文.日).八十二歲卒/十月廿二日逝世。一七九○年生。詩文受業於筱崎小竹,篆刻宗法高芙蓉的得意門生青山胥山、三雲仙嘯。得藩主山內容堂的知遇,廣交世上名流,詩書畫技術愈發精湛。存世有《水石堂印史》、《水石堂印譜》、《上方紀行全環祿》。/之1
——右印為壬生水石篆刻作品選刊〔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1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 |
1871 | 亡 | | |
1871 | 事 | | |
1871 | 亡 | 莫友芝(子偲).六十一歲卒/九月逝世。一八一一年生。道光十一年舉人,官至知縣。精於詩,工真行篆隸,精金石考據之學,與遵義鄭珍齊名,號「鄭莫」。富藏書,並精於版本之研究。著述甚富。存世有《郘亭詩鈔》、《郘亭遺詩》、《郘亭遺文》、《黔詩紀略》、《郘亭經說》、《資治通鑑索隱》、《影山詞》、《郘亭知見傳本書目》。/之4
——右印為莫友芝篆刻作品選刊〔郘亭眲叟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1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 |
1871 | 親 | | |
1871 | 編 | 陳介祺(簠齋).五十九歲/念一生所聚,不可使古人不傳。又南海何伯瑜昆玉書來,以潘毅堂藏印千餘歸余,復自來為作譜,因名《十鐘山房印舉》,命次子厚滋偏次,過半,以其疾不果,遂未問世。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1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871 | 印 | |  |
1871 | 印 | 鍾權(石帆).五十四歲/刻自用印〔石颿佐書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隸書今為八分。要知今之八分即古之隸書,隸書者程邈以文牘繁多,難以用篆,用減小篆為便用之法,故不為體勢,便于佐隸,故曰隸書,又曰佐書。余學隸幾三十年,于古人用筆之法,略知一二,但未能深入堂奧耳。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又八日,石帆自製於么綠園并記,時年五十有四。】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1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 |
1871 | 譜 | 董威(劍秋)/編輯自刻印成《劍秋印書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古今百二甲子印譜》。一冊二卷。董威輯自刻印成此譜。板格墨刷,每頁二印,刻古今百二十甲子之印。有歐陽利見序、張之萬題詩、董劍秋自序及賈芳跋。/之9
真微書屋註:《魯庵所藏印譜簡目》載此譜為二冊本,成書於一八六八年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1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871 | 事 | 魏錫曾(稼孫).四十四歲/四月,將雙鉤漢碑十種手錄本及序、跋,裝訂成冊,以副本行世。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1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
1871 | 友 | 秦祖永(逸芬).四十七歲/春,與長志銳相晤於壺園,一見訴合,遂以訂交,筆墨投贈,時相過從,性情之契,非言可喻,如是者四年。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1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|
1871 | 印 | |  |
1871 | 印 | 徐三庚(褎海).四十六歲/為張熊(子祥.六十九歲)刻〔煙雲供養〕正方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上虞徐三庚為子祥老伯作山水鈐角之印,時辛未秋八月上澣四日。】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1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 |
1871 | 印 | 徐三庚(褎海).四十六歲/為梓楣刻〔禹寸陶分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上虞徐三庚仿漢碑額,為梓楣老仁兄作于森寶書樓,時辛未秋九月戊子朔。】原印今藏於杭州西泠印社。/印縮31.25%/之1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1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 |
1871 | 印 |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