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14 | 號 | 汪關(東陽)/於蘇州得漢銅印〔汪關〕,遂更名。李流芳復為更字尹子,並以「寶印」顏其齋名。按吳湖帆民國十二年題十二冊本《寶印齋印式》所記:「嘗得漢印名〔沙關〕者,喜與己名姓相類,乃鑿『沙』為『汪』,以自詫於人。」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14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614 | 印 | | |
1614 | 論 | | |
1614 | 譜 | 汪關(東陽)/編輯自刻印成《寶印齋印式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印式》。二卷。汪關輯自刻印成此譜。墨格,每頁六至八印,其一卷為自藏古印,二卷為自鐫印章。有李流芳手書兩題記和汪關自跋,宋犖亦有手題。是譜曾先後鈐有數部。/之4
真微書屋註:是譜卷一錄漢印官印式六、二字印式八、三字四字印式八、之字印式一十六、私印式一十六、不識字印四、元朱文印四;卷二所錄為甲寅新作印六十二。又,《廣印人傳》載此譜為四卷本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14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|
1614 | 論 | | |
1614 | 論 | | |
1614 | 著 | 徐上達(伯達)/編輯《印法參同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十六本四十二卷。墨格。徐上達著。論印注重于技法,體察精微,闡述明白,授人以法,曉之以理,不乏精闢見地和辯證論說,堪稱晚明印學昌盛期之代表性印學巨著。有男鳳來註,梅鼎祚校及自序。/之7
真微書屋註:《書畫篆刻實用辭典》載:此書完成於萬曆四十一(一六一三)年,共四十一卷。有凡例二十一則,正文一至四卷介紹官私璽印制度及形式,五至十五卷述古來篆書及印學知識,十六卷介紹印章鈕式,十七卷以後為印譜,以古印及徐上達、徐鳳來父子所摹古印相雜。徐氏論印頗注重於技法,不乏精當之見,惜流傳不廣,杭州西泠印社藏有明刻原本。又,吳江翁氏(大年)《印譜考略》曰:新都徐上達伯達輯,案據自敘繫年書成於萬歷甲寅,卷一至十六載古圭璋符節璽印鈕綬等制度及篆體章法等,卷十七至二十二摹刻顧氏印譜官私印,卷二十三雜印,卷二十四至二十五名增輯購賞古印,皆顧譜所無者,既名曰購,宜皆真印,然如傳國璽、緝熙殿寶等仍係摹刻,則中間官印亦未必皆真,而孰為摹刻?孰為真印?皆不注明,無從辨別,明人箸書往往如是!卷二十六論私印,得姓之始,二十七至四十二載文彭、何震、項元樞、許廉臣、蔣勳等刻印及自製,與其子所製印,而中又雜以論篆刻、鈕制等體制,殊為不類也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14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614 | 論 | | |
1614 | 論 |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