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72 | 亡 | 李耕隱(破屋老人).約八十歲卒/古致蕭然,精鑒別,好畫竹,以印名霸大江南北,得漢〔耕隱〕章,喜其與己名合,已得一子母篆曰〔李悅〕,已復得一篆曰〔李尊〕,因以為其子孫。/1672﹢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2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672 | 事 | | |
1672 | 亡 | 文士英(及先).約七十九歲卒/善書,年未弱冠,便究心於篆、籀,隨金一甫學篆刻。年近三十,藝名已噪聲一時,索刻印章者常盈門滿戶。年近八十時,尚能作蠅頭小楷,工整挺拔。論印每不忘師恩,常說:「吾得之吾師一甫金夫子!」所刻印章,喜用象形古文,講究疏密,自成一格。印款用刀輕靈飛動。/1672﹢/之3
——右印為文士英篆刻作品選刊〔鳶飛魚躍〕。本印重見於1661年所刻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2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 |
1672 | 亡 | 戴笠(獨立).七十七歲卒/十一月六日逝世。一五九六年生。自幼喜好書法,學習晉唐碑帖,精通六書之學。早有書名,到日本後,除講經外,傳授書法、篆刻。據傳他隨身帶去兩方印,每印刻五面,在彼邦印界引起極大興趣及傾慕,對日本篆刻界起到了播種的作用。後世印人將他與心越一起譽為「日本篆刻界的鼻祖」。擅長醫術,並有詩文之才。存世有《獨立禪師自用印譜》。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2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 |
1672 | 亡 | 楊璣(玉璇).約七十一歲卒/閩小記云:「雕刻鳥獸龜魚之鈕,比方漢人,唯漳海楊玉璇,稱為絕技。」/1672﹢/之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2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|
1672 | 亡 | 黃樞(子環).約七十一歲卒/以工印名,凡金石典冊,靡不辨證精審,其譜名《款識錄》。印事者,舍古法變為離奇。七十餘始歿。存世有《款識錄印譜》。/1672﹣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2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672 | 亡 | 沈遘(逢吉).約七十歲卒/工刻印,一以和平爾雅出之,而又不失古法,故世極推重之。梅村秋岳嘗曰:「眼中之人,畢竟以逢吉為正法眼藏。」/1672﹢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2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672 | 著 | 周亮工(櫟園).六十一歲/編撰《印人傳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賴古堂別集印人傳》。三卷。周亮工生前尚未完成之作,卒後由其子在浚繕錄成書。共六十八則,兼附印人姓氏六十一則,似為有待撰寫之目錄。原係記於所輯各家印蛻前之小傳,書中扼要記載了明代中後期至清初之篆刻家事略,間亦闡述了作者的印學見解。/之8
真微書屋註:除原刊本外,曾輯入《翠琅玕館叢書》、《篆學叢書》、《篆學瑣著》。又,《印人傳集成》、《篆學叢書》、《明清印人傳》所錄之《印人傳》均較《篆學瑣著》所錄之《印人傳》短少部份內容。其短少部份都為卷一〈書沙門慧壽印譜前〉中「…琴棋劍器…」以後段落、〈書張◎{左禾右犀}恭自用印章前〉全段、〈書文及先印章前〉全段及〈書程穆倩印章前〉中「…不得不變為竟陵也…」以前段落。疑係後人傳鈔遺漏者!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2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 |
1672 | 亡 | 周亮工(櫟園).六十一歲卒/一六一二年生。崇禎庚辰年進士,官御史。清初歷任福建按察使、戶部侍郎。富收藏字、畫和古器物,故取齋名為「賴古堂」。博學,工詩文,善分書。作山水畫,韻致盡從鑒賞和書卷中來。酷愛印章,遍交當時篆刻高手并求覓作品,所集達千餘鈕。刻印重筆意,分書和篆書結構并存於印文之中。存世有《賴古堂藏印》、《賴古堂家印譜》、《印人傳》、《賴古堂文集》、《尺牘新抄》、《賴古堂藏畫》。/之9
——右印為周亮工篆刻作品選刊〔紙窗竹屋燈火青熒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2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 |
1672 | 譜 | | |
1672 | 譜 | | |
1672 | 試 | | |
1672 | 譜 | | |
1672 | 譜 | | |
1672 | 譜 | 胡阮(省游)/編輯自刻印成《胡省游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胡阮以自刻印輯成。周亮工亟稱之,並為輯入《印人傳》。/1672﹣/之1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2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