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75 | 亡 | 金俊明(孝章).七十四歲卒/一六○二年生。諸生,曾入復社。擅畫墨梅,行筆蒼勁,風格老秀。善書法,工詩文。存世有『墨梅圖』。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5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675 | 論 | | |
1675 | 論 | | |
1675 | 論 | | |
1675 | 譜 | 祝潛(初象)/編輯自刻印成《初陽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三卷。祝潛以自刻印輯成。有朱彝尊跋一則。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此譜:「二卷.續一卷.海甯祝潛刻印.鈐印本」。/1675﹢/之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5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|
1675 | 譜 | 祝翼良(漢師)/編輯自刻印成《自娛集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是譜:「祝翼良漢師摹印.鈐印殘本一冊」。又《廣印人傳》載:「康熙雍正間,與兄兼山均以篆籀名於世,又雜取字之有關『漢師』二字者,更仿古各為百印,名《自娛集》」。/1675﹢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5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675 | 論 | | |
1675 | 著 | 許容(實夫).約四十五歲/編撰《許氏說篆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冊,分上中下三卷。許容撰著。卷上為篆體原始,計分三十一則;卷中為篆體正宗,計二十七種;卷下為篆體奇賞,計二十七種。卷中及卷下,每種字體均有原鈐印拓示範書體,下並註有用刀法。扉頁署『許氏說篆』,旁註『師古齋藏板』。有李霨、許自俊、許孫荃序文,及贈言目錄。/之8
真微書屋註:按是譜為林章松所藏,得於一九九五年,全為四冊。前二冊為《許氏說篆》,扉頁署『許氏說篆』,兩旁註『燕臺諸先生鑒定』、『師古齋藏板』,額題『康熙十四年新鐫』;後二冊扉頁署『印鑒』,額題『康熙二十一年新鐫』。因屬二書,茲分別載述之。此為前二冊之《許氏說篆》,載錄有李霨、許自俊、許孫荃三家序文,其後並表列〈諸先生贈言目錄〉,計一百四十七家,除上述三家錄有序文原文外,餘皆未錄序詩文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5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675 | 著 | 許容(實夫).約四十五歲/編撰《說篆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許容撰。首論書法,繼論刻印,提出「夫刻印之道,有文法(指篆法)、章法、筆法、刀法」,指出「惟淺、顯、典三字,刻印之妙訣也」。篇末述「用刀十三法」,並云「以上刀法,全在用刀之時,心手相應,各得其妙」。所論頗有見地。曾收入《篆學瑣著》、《歷代印學論文選》。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5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675 | 譜 | 吳晉(平子)/編輯自刻印成《分類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卷。吳晉以自刻印輯成。/1675﹢/之10
真微書屋註:《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》、《中國印學年表(增補本)》皆載此譜成書於一六七五年,然作者吳晉,分別有二:一、字進之,號日三,安徽休寧人,僑居婁縣(今上海松江),此主要活動於清乾隆間;另一、字平子,莆田人,清初人。依時間分析,作者應以後者吳晉(平子)較為合理。又,《續印人傳》中〈吳晉傳〉載:「吳晉,字進之,號日三…著有《分類印譜》四卷。」應有可疑?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5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
1675 | 生 | | |
1675 | 生 | 黃克業(文勳).一歲/一七三七年卒。祖籍新安,後家於江蘇如皋。字文勳,號原庸。洞鑒經史學問槃深,皋人多出其門,困諸生四十年,攜孤孫客揚州。年已喻耆,甫擢一第得縣令,不就改授廣文,遽被汨羅之厄。印作不多見。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75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