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13 | 亡 | 宋犖(漫堂).八十歲卒/一六三四年生。康熙間,官至吏部尚書,加太子少師。精鑒藏,善畫,詩與王士禎齊名。存世有《西陂類稿》、《筠廊偶筆》、《綿津山人詩集》。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713 | 譜 | | |
1713 | 譜 | 池永一峰(榮春.日).約四十九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一刀萬象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萬象印譜》。三卷。池永一峰輯自刻印而成。上、中卷鐫刻諸體千字文,下卷收錄私印。清人、韓客及日本本國名家諸多為其撰寫序跋。/1713±/之3
真微書屋註:按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此譜云:「《萬象印譜》—四卷.日本池永榮春刻印.日本印本」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|
1713 | 生 | 朱宏晉(用錫).生年不確/長州(江蘇蘇州)人。朱惺若之子。字用錫,號冶亭。齋堂為漱芳草堂、敏齋。活動於清乾隆間。性機靈。早年家貧,棄舉業,經商江湖間。嗜好篆隸書和刻印,見斷碑殘簡,必購得之,心識手抄,寒暑無間。凡金銀瓷竹牙角之印,均能鐫刻,治玉尤精,與江皜臣相伯仲。印作謹嚴工穩。晚年刻玉款識及雕漆花鳥、山水、亭台圖案,更是維妙維肖。存世有《漱芳草堂印商》。/1713±10/之4
——右印為朱宏晉篆刻作品選刊〔與造物游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 |
1713 | 生 | 高積厚(淳夫).生年不確/錢塘(浙江杭州)人。字淳夫。齋堂為我娛齋。活動於清初間。出生於金石世家,好六書,工治印。年未弱冠便捉刀弄石,壯年宦游四方,繼胡克生、林三畏、王若林後噪聲一時。平日持論極推崇何震,嘗論印曰:「勁古而不可局促,舒展而不可懈弛,務必胸有成形,一刀而成。」存世有《印述》、《印辨》、《我娛齋摹印》。/1713±10/之5
——右印為高積厚篆刻作品選刊〔文燿頌侯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 |
1713 | 生 | 董漢禹(滄門).生年不確/福建人。字滄門。活動於清乾隆間。工畫松竹。製端硯極精。精治印,以小篆入朱文印,突出字形和筆勢的真率之趣,布局謹嚴,疏密自然,用刀挺拔秀穩。所作工整規矩,圓潤娟美,遠超時俗,作品流傳極少。存世有《武夷名勝印譜》。/1713±10/之6
——右印為董漢禹篆刻作品選刊〔荔香齋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 |
1713 | 生 | 吳晉2(進之).生年不確/安徽休寧人,居常熟和婁(上海)。吳衷白之子。字進之,號日三。齋堂為知止草堂。活動於清乾隆間。家富,不染紈褲裘馬習氣。嗜古,究心六書八法之學,於籀篆分隸皆洞悉源流。工書法,篆書宗王筠林,筆法清秀圓健。畫水墨山水,煙潤蒼雅,饒有書卷氣,不輕為人作。善治印,取法何震、蘇宣工穩一路,印風秀勁清雋,書意頗濃,自成面目。存世有《知止草堂印存》。/1713±10/之7
——右印為吳晉2篆刻作品選刊〔波濤入筆驅文辭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 |
1713 | 生 | 欽羲(師王).生年不確/吳興人。欽岐從子。字師王。齋堂為寶鼎齋。工刻印。存世有《寶鼎齋印組》。/1713±10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713 | 生 | 釋悟心(元明.日).一歲/一七八五年卒。伊勢松阪人。名元明,字悟心,號荷庵、懶庵、一雨、九華、逍遙。齋堂為一雨庵。年青時期曾游歷東都向服部南郭學習,一時間在都城以東的岡崎地方結草為庵,取名一雨庵。巧涉諸藝,篆刻刀法得力於細井廣澤、新興蒙所。寬保三年春摹刻朱一元《連珠印譜》。同年秋,入黃檗山,為江州日野正瑞寺九世,後歸鄉法泉寺,繼六世傳人。/之9
——右印為釋悟心篆刻作品選刊〔悟心別號九華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 |
1713 | 生 | 趙陶齋(仲頤.日).一歲/一七八六年卒。長崎人,原籍中國。單名趙養,字仲頤,號陶齋,別號息心居士、好酒野人。齋堂為息心齋、枸杞園、清暉閣。傳為清人趙氏的私生子。幼喪父母,遂赴日本為黃檗竺庵禪師弟子,僧籍長達二十年,後因故歸俗。爾後游歷各地,讀書寫字無一時荒廢,其書法在當時被公認為近世第一流。篆刻多取法傳統的古漢印,方正平穩,渾樸文雅,運刀自然,勃勃有生氣,雄健逼似蘇嘯民,有名於當時。/之10
——右印為趙陶齋篆刻作品選刊〔唐虞世遠〕。/印縮56.25%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 |
1713 | 生 | 林煥章(成功.日).生年不確/京都人。名魏,字成功。齋堂為煥章齋。自幼聰敏有悟性,由於家境貧寒,被書店老板招為女婿,生有一女。流寓浪華。多才多藝,篆刻尤為精到,以擬古為宗,對當世纖巧的印風嗤之以鼻,揮刀鐫石如在宣紙上揮灑書寫,曾治印千餘鈕。與高芙蓉、韓天壽友善,即聞其齋號由高芙蓉所命名。存世有《煉金集》。/1713±10/之11
——右印為林煥章篆刻作品選刊〔纗幽蘭之秋華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 |
1713 | 生 | 錢浦雲.生年不確/澄江人。齋堂為友石軒。印作曾被選入於《飛鴻堂印譜》。存世有《友石軒印譜》。/1713±15/之12
——右印為錢浦雲篆刻作品選刊〔笑飲濁酒醉揮素琴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 |
1713 | 生 | 盛宜梧(嶧山).生年不確/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字嶧山。嘗選輯陳鍊刻印成《超然樓印賞》。/1713±15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|
1713 | 生 | 杜世柏(葭軒).生年不確/江蘇嘉定縣南翔里人。字參雲、文琯,自號葭軒。齋堂為浣花廬。嗜篆刻,研究八體,探討石鼓壁經及各碑版,又能鑄銅印,直逼秦漢。印作曾被選入於《飛鴻堂印譜》。存世有《葭軒印品》、《浣花廬印繩》、《陰騭文印譜》。/1713±15/之14
——右印為杜世柏篆刻作品選刊〔登山臨水或嘯或歌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3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 |
1713 | 生 |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