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33 | 論 | | |
1733 | 亡 | 朱象賢(行先).享年不確/曾受業於楊賓(大瓢)、沈德潛(歸愚)。嘗於所著《印典》自序云:「予家貧識陋,不能一見湯盤孔鼎,而秦漢印猶有流傳,得窺其妙,故每涉群書,採錄類聚,編成八卷,名曰《印典》,好古君子欲知古印淵源,不外乎此矣。」存世有《印典》。/1733﹢/之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3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|
1733 | 試 | | |
1733 | 編 | 黃樹谷(松石).卅三歲/編輯《孝慈堂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冊。黃樹谷輯古璽印而成。錄印三百五十方。/之4
真微書屋註:《中國印學年表(增補本)》載此譜成書於一七三三年。又韓天衡《天衡印話》中載此譜為其收藏本,睹原譜而足證羅福頤《印譜考》及太田夢庵《古銅印譜舉隅》中有關《孝慈堂印譜》所述失當。又,按羅福頤《印譜考》中兩載此譜,皆未見:一為毘陵莊冏生藏印,吳門薄孟養手鈐者;二據吳江翁氏印譜考略曰:此譜吳江張雨懷集。末註兩譜名同,而鑒藏人異,殆非一部也。又,按此譜名「孝慈」,名頗平常,羅氏所載二譜已註有同名之虞,而韓氏所藏未嘗無第三本同名之可能?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3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 |
1733 | 譜 | | |
1733 | 畫 | | |
1733 | 生 | 翁方綱(覃谿).一歲/一八一八年卒。直隸(今北京市)人。字正三,一字忠敘,號覃溪、覃谿,晚號蘇齋。齋堂為蘇米齋、石墨樓。官至內閣大學士。精賞鑒,尤善考証。題跋碑帖,動盈卷帙。書學顏真卿、歐陽詢、蘇軾。清包世臣《藝舟雙楫》頗病其不解筆法。然其真書工整厚實,大似唐人寫經,其樸靜之境,亦非劉石庵所能到。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3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 |
1733 | 生 | 梁巘(聞山).生年不確/一七八五年卒。亳州(今安徽亳縣)人。字聞山,一作文山,號松齋。齋堂為承晉齋。乾隆二十七年舉人,官四川巴東知縣。清包世臣列其真行書於下。與梁同書、梁國治有「三梁」之稱。評者以為聞山草書,不知運北海清駿之氣以入腕,遂多累筆。/1733±15/之8
真微書屋註:歿年依《鄧石如書法篆刻全集—卷三》一三七頁定之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3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733 | 生 | 羅聘(兩峰).一歲/一七九九年卒。江蘇甘泉(今江蘇省揚州)人。金農弟子。字遯夫,號兩峰、又號衣雲、花之寺僧、璽牛山人。齋堂為朱草詩林、香葉草堂、香葉艸堂。為金農入室弟子,「揚州八怪」之一。擅畫山水、人物、佛像、花卉、蔬果,梅菊松竹尤佳。筆墨放浪不羈、嘗作『鬼趣圖』,以怪誕形象喻世嘲時,袁枚、姚鼐、錢大昕、翁方綱等為之題詠,又畫其師金農裸身像於蕉陰之下,神形俱佳,雅逸不俗。善書法,能詩詞。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3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733 | 生 | 周升桓(山茨).一歲/一八○一年卒。浙江嘉善人。字稚圭,號山茨。乾隆十九年進士,官廣西巡撫。書法米芾、蘇軾。性耽佛學。卒年六十九。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3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
1733 | 生 | 吳騫(槎客).一歲/一八一三年卒。仁和人。字槎客,號揆禮,一作葵里,一號愚谷,晚號兔床山人。齋堂為拜經樓、千元十駕。仁和貢生。世居海甯小桐溪,築拜經樓,貯書甲於一邑。有《論印絕句》一卷,自序云:「予少有印癖,偶讀前輩沈房仲、厲太鴻諸公論印絕句,適然有會,於中間亦效顰云。」/之11
真微書屋註:按張燕昌於一八一二年曾為吳騫刻〔兔床山人八十外之作〕一印,推其生年應在一七三三年左右。
——右印為吳騫篆刻作品選刊〔堇浦詩詞之印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3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 |
1733 | 生 | | |
1733 | 生 | 李宜開(鏤雪).生年不確/江西撫州人。字肇叔,號鏤雪。齋堂為師古堂。以摹篆世其家學。存世有《師古堂印譜》。/1733±15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3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|
1733 | 生 | 鄭支宗(魯門).生年不確/字秋嵒,號魯門。齋堂為柿葉齋。存世有《兩漢印萃》、《柿葉齋兩漢印萃》。/1733±15/之1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3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