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92 | 論 | |  |
1792 | 論 | |  |
1792 | 編 | 吳騫(槎客).六十歲/編輯《論印絕句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卷。吳騫編著。彙錄沈房仲、厲太鴻、查岐昌、周春、陳鱣、倪印元、鍾大源、馮念祖、吳騫、丁敬、陳萊孝、蔣元龍及楊復吉等論印之七言絕句計一百五十四首。本書後曾收入於《篆學瑣著》、《美術叢書》中。/之3
真微書屋註:《廣印人傳》載錢馥小傳云:「因吳氏拜經樓有論印絕句之刻,特輯之以補諸家所未備,最四十餘則。」由此知《篆學瑣著》所刊此本,應即是錢氏補輯本,書中所刊吳騫以下若丁敬、陳萊孝、蔣元龍、楊復吉等四人之詩句亦即是錢氏所增輯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 |
1792 | 亡 | 陸錫熊(健男).五十九歲卒/一七三四年生。乾隆二十六年進士,官至副都御史,以文學受特達之知。工書,善擘窠大字。卒年五十九。存世有《篁村詩集》。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|
1792 | 印 | 桂馥(未谷).五十七歲/刻自用印〔未谷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皜臣作印,文何之流,所切玉都無漢意,而櫟園盛稱之,亦一時風尚如此。壬子,桂馥。】/之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 |
1792 | 編 | 何爾塾(爾熟)/編輯《印評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卷。嘉善何爾塾著。共二十八葉五十六頁,對來行學《宣和集古印史》、陳鉅昌《陳氏古印選》等至明清一百十四本印譜評論甚詳。為中國最早之印譜考書籍。是書原附於何氏《篆刻草》後。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792 | 印 | 董洵(小池).五十三歲/為羅聘(兩峰.六十歲)刻〔羅氏遯夫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青疇為夢堂先生所作印式,兩峰囑,小池仿之,時戊戌十二月十三日雪中;;壬子正月,小池再篆。】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 |
1792 | 印 | 董洵(小池).五十三歲/為羅聘(兩峰.六十歲)刻〔兩峰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雪後坐石民多文館作,是日寒甚,兩峰苧塘見過,留飲,至暮始別去,戊戌冬十一月望後三日,董洵記;;小池重刻于十五年後,壬子立春,在京師記。】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 |
1792 | 印 | 董洵(小池).五十三歲/為羅聘(兩峰.六十歲)刻〔香葉草堂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兩峰四兄屬,仿鈍丁法,時壬子清明,小池。】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 |
1792 | 印 | 董洵(小池).五十三歲/為羅聘(兩峰.六十歲)刻〔我是如來最小之弟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兩峰四兄屬,仿鈍丁法,時壬子清明,小池。】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 |
1792 | 印 | 吳履(竹虛).五十三歲/為燕亭刻〔燕喜亭長〕正方滿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歌兒佛喜,燕亭嘗賞識之,故秋景盦有佛恩若許拈花笑,金屋添營燕喜亭之句。燕亭得詩,欣然自號曰燕喜亭長,嘉興吳履刻印贈之,時乾隆壬子閏月廿二也。】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 |
1792 | 事 | 鄧石如(完白).五十歲/客湖廣總督畢沅(秋帆)幕。寓居武昌時,曾泛洞庭,登衡岳,訪《岣嶁碑》,游大別山,上岳陽樓。登臨憑弔之處,率有吟什。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2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|
1792 | 書 | | |
1792 | 文 | | |
1792 | 文 |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