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00 | 譜 | 張模(東巖)/編輯《蕭閒居張氏印草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蕭閒居印草》。二冊。張模、張烜父子以自刻印合輯而成。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0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800 | 事 | | |
1800 | 書 | | |
1800 | 論 | | |
1800 | 文 | | |
1800 | 編 | 汪道存(秋帆)/編輯《梅花樓印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梅華樓印存》。一卷一冊。汪道存輯自用印及自家收藏石印而成。共鈐印一百五十方,其中四十餘方屬自用印。鈐拓精良,有釋文,但未錄篆刻者姓名。有徐同柏序。/1800±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0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800 | 印 | 黃學圯(楚橋).約四十一歲/為湯述曾刻〔湯述曾印〕正方回讀白文印。本印與〔魯傳〕正方朱文寬邊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庚申五月,黃學圯。】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0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 |
1800 | 印 | |  |
1800 | 論 | | |
1800 | 編 | 黃錫蕃(椒升).四十歲/編輯錢以發刻印成《續古印式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續古印式重修本》。一冊。黃錫蕃輯錢以發摹刻古印而成。此譜前有清乾隆六十年,原古印鈐印二冊本。此譜與上譜序跋均同,惟前無翁方綱署面,後多自跋一。自跋云:「戊午遊京師歸,檢閱舊藏半已散去,悵然久之。錢君含貞以發精于篆刻,爰請追摹細案原刻苗髮不爽。」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0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
1800 | 官 | | |
1800 | 印 | 陳豫鍾(秋堂).卅九歲/為孫均(古雲.廿四歲)刻〔此情不已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庚申五月,作於湯氏之寶銘堂,秋堂;;家三秋堂,獨行君子也,古雲聞吾□稱道,甚慕之,比南歸,而秋堂已歸道山累月矣,此印以重值得之市肆,古雲殊珍惜之,屬余題記,得身後之交如古雲者,秋堂可以不憾矣,丁卯九月十又二日,曼生記于清江玉帶河舟中。】原印今藏於杭州西泠印社。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0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 |
1800 | 印 | 陳豫鍾(秋堂).卅九歲/為汪阜(至山)刻〔覺菴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莊子云:有大覺者而後知大夢。余年三十有二矣,已屆安仁二毛之歲,獨抱子建七哀之悲,奉倩傷神絃偏雙斷,伯道無子草不宜男,念人生之如寄,感噩夢之頻驚,偶誦南華,輒有微悟,其敢自為覺者乎,聊以寓吾意之所存焉耳,爰以覺庵自號,并屬秋堂陳君記於石。嘉慶庚申十二月十七日午後,汪阜。】/之13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青田石代刻款,款字為秋堂代刻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0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 |
1800 | 官 | | |
1800 | 印 | 文鼎(後山).卅五歲/為張廷濟(叔未.卅三歲)刻〔叔未〕正方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嘉慶庚申十二月既望,為叔未三兄製,文鼎。】/之15
真微書屋註:黃楊木印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0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