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09 | 著 | 陳克恕(目耕).六十九歲前/編撰《篆刻示斯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《篆刻參考書傳本書目》載:「二卷.海寧陳克恕撰.鈔本」。/1809﹣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809 | 著 | 陳克恕(目耕).六十九歲前/編撰《篆體經眼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《篆刻參考書傳本書目》載:「二卷.海寧陳克恕撰.鈔本」。/1809﹣/之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|
1809 | 亡 | 陳克恕(目耕).六十九歲卒/一七四一年生。書工篆隸。能治印,布局尚平穩,喜用小篆入印,秀麗有餘,惜質樸不足。存世有《存幾希齋印存》、《篆刻針度》、《篆學示斯》、《硯說》、《印人匯考》、《篆體經眼》、《筆談》、《銀海金鎞》。/之3
——右印為陳克恕篆刻作品選刊〔勃海陳鱣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 |
1809 | 亡 | 洪亮吉(稚存).六十四歲卒/一七四六年生。曾入畢沅幕,以經史、文字、音韻之學名世。曾督學貴州。工篆書。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|
1809 | 亡 | | |
1809 | 編 | 陸廷槐(花谷)/編輯《問奇亭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卷四冊。陸廷槐輯。乃雅辭成語石印集。以「元」、「亨」、「利」、「貞」四字各為冊名。版格墨刷,每頁一印至六印,有釋文。總收錄六百十一印。有周兆基、陸廷楷、金芝原、韓是升、程邦憲、楊復古序跋若干則。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809 | 譜 | 陳瑍(復生)/編輯自刻印成《延緣齋印概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六冊。陳瑍以自刻印輯成。其每冊六十頁,頁一印或二至四印,總錄近千鈕。印文皆成語雅詞,並見若干氏名印。/之7
真微書屋註:按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,此譜另有「鈐印四冊本」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809 | 譜 | 饒至(上舍).約五十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饒上舍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饒至輯自刻印而成。洪亮吉(稚存)題詩云:「祇今白髮看盈把,姓氏鐫殘賞音寡,宰印甯訛白下羊,隸書不混烏邊馬,先生五十動齒牙,只惜四海還無家,攜將絕技廣南去,炎嶠恐乏窮侯芭。」/1809﹣/之8
真微書屋註:按洪亮吉生卒年為一七四六至一八○九年,則此譜成書應在一八○九年之前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809 | 論 | | |
1809 | 譜 | 張沇(德容).四十六歲前/編輯自刻印成《淳雅堂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清張沇輯自刻印而成。成書年未詳。/1809﹣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
1809 | 亡 | 張沇(德容).四十六歲卒/一七六四年生。嗜書畫,尤工篆刻。嘉慶己巳卒,年四十六。存世有《淳雅堂印譜》。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|
1809 | 印 | 文鼎(後山).四十四歲/為熙臺刻〔紫蓬萊館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紫蓬萊館。嘉慶己巳秋日,熙臺五兄屬,文鼎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博物館。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 |
1809 | 印 | 趙懿(谷庵).廿四歲前/為樹苓刻〔樹苓私印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鶴莊先生屬刻,己巳三月,穀盦趙祖仁。】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 |
1809 | 印 | 趙懿(谷庵).廿四歲前/為黃安濤(霽青)刻〔黃安濤印〕正方回讀加框白文印。本印與〔己巳傳臚〕正方朱文印為二面印。邊款為【霽青太史正之,己巳十月,趙懿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博物館。/之1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9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 |
1809 | 印 |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