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35 | 譜 | 錢泳(梅溪).七十七歲/編輯《履園印選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冊。錢泳輯自刻印及胡長庚刻印而成。是譜板格墨刷,每頁二至六印。/之1
真微書屋註:《中國印學年表(增補本)》兩載此譜,一成書年約在一八二五年,另一成書年在一八三五年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5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835 | 亡 | 二村梅山(公忠.日).七十七歲卒/一月六日逝世。一七五九年生。以醫術為業,風流灑脫,善詩書,能吹笛。他少年時進京向高芙蓉學習篆刻,著述的《解說十二刀法》及《十二刀法詳說》盛傳於當時。能作蠟模、製泥範,研製出鑄銅印的「撥蠟法」,圖文並茂,亦公諸於世,對地方文化的發展有相當貢獻。存世有《依竹堂印譜》、《十二刀法詳說》。/之2
——右印為二村梅山篆刻作品選刊〔不改其樂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5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 |
1835 | 印 | 黃學圯(楚橋).約七十六歲/刻〔江山文選樓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乙未大暑,楚橋作。】/之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5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 |
1835 | 官 | | |
1835 | 譜 | | |
1835 | 亡 | | |
1835 | 論 | | |
1835 | 編 | 張廷濟(叔未).六十八歲/編輯《清儀閣古印偶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六冊。張廷濟編,由其子張邦梁拓輯。增訂道光八年所輯之《清儀閣古印偶存》,拓印二十部,計收官印一一○方,私印三五六方,每面二印,有張廷濟自署面及自序,其子張邦梁跋。又增訂本重印于咸豐六年,共二十部,有父子序跋。/之8
真微書屋註:此譜所錄非張氏獨藏,借自友朋者頗多,如張氏自序云:「而數十年銖積寸累,仁和趙晉齋(魏)、嘉定瞿木夫(中溶)、秀水文後山(鼎)、嘉善沈幼清(格曾)、孫戢齋(折)、海鹽黃椒升(錫蕃)、錢寄坤(以發)、家質夫(開福)、平湖錢夢廬(大樹)、同里葛見巖(澄)、葛春嶼(嵩)、葛向之(時徵)、徐籀莊(同柏)諸君子之力為多,而汪友鐵庵來自吳門,金友蘭坡來自邗上,所攜致皆佳好,是亦可識也。」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5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 |
1835 | 譜 | 趙野(雪蘿)/編輯自刻印成《心香室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趙野輯自刻印成此譜。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:「不分卷.清趙雪蘿刻印.道光集彙本.鈐印一冊本」。/1835±15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5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835 | 著 | | |
1835 | 印 | 錢侗(同人).五十八歲/為二田刻〔魚計詩畫〕正方滿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嘗見漢印中有此一種,余愛其厚且渾,每作以付友人,今二田先生倩仲籬知己以印見屬,亦金石因緣,非淺也。今摹漢法刊出,未知有當大疋否?乙未仲冬,同人。】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5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 |
1835 | 印 | |  |
1835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五十五歲/為戴熙(醇士.卅五歲)刻〔醇士〕正方朱文界格印。邊款為【黃司馬小松仿秦印多如是,此作擬之,道光乙未秋,次閑。】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5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 |
1835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五十五歲/刻〔味梅行館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乙未十二月,次閑。】/之14
真微書屋註:象牙印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5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 |
1835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五十五歲/為范為金(蘭宮)刻〔臣書刷字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乙未秋九,為衣垞刻,次閑。次閑仿漢玉印,真得意作也。道光丁酉十月,又記。】/之15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壽山石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5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