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4 | 編 | 劉喜海(燕亭).約冥八十二歲/編輯《金石苑古印偶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嘉蔭簃藏印》。一冊。劉喜海輯。/1874±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874 | 著 | 侯汝承(意園).七十五歲/編撰《意園印石錄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侯汝承撰著。介紹印石廿餘種,分花乳石、花蕊石、青田凍、壽山凍、田黃凍、昌化凍、廣綠石、印石、蒲塘石、封門石、臘石凍、福山石、大松石、莆田石、綠礦石、丹砂、煤精石、遼東凍、房山石、寶花石、萊州石、大田石、豐潤石。每種又分別多名。末有製鈕附。有趙與慧序。/之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|
1874 | 事 | | |
1874 | 亡 | 馮桂芬(景亭).六十六歲卒/一八○九年生。道光二十年進士。經曆算、鉤股之學。嘗避兵至上海,總司江南機器製造局添建廣方言館事。書宗歐、虞,工行草,疏秀簡逸,別具畦町。存世有《校邠廬抗議》。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|
1874 | 著 | | |
1874 | 亡 | 何瑛(昆山).享年不確/約生於清嘉慶末葉,卒於同治末葉始。生平嗜古金石文字,治印師事李陽,凡論六書簡冊,暨歷朝印譜,罔不搜羅,寢饋既久,凡有會心,輒欣然模仿,侵尋歲月,樂此不疲,尤於漢印致力最勤,因之頗有入處,故仿古之作,時有佳製。中年後設肆刻印以營生。存世有《百美名印譜》、《月令七十二候印譜》。/1874±/之6
——右印為何瑛篆刻作品選刊〔壽陽公主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874 | 亡 | 陳春煦(明之).享年不確/秀水(浙江嘉興)人。一作春熙,字明之,號雪厂、雪庵、桼安、膝安,別署金粟山民。工八分、飛白等書,篆刻直追秦漢,與楊龍石、翁叔均、王石香齊名。精刻竹。/之7
——右印為陳春煦篆刻作品選刊〔公之重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874 | 譜 | 鍾權(石帆).五十七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漱石軒印集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冊。鍾權以自刻印輯成。黑粗細格,高四寸三,闊三寸。每頁一印。許子重題首。趙機、陳璚序,戴蘭疇詩,鍾鼐跋。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874 | 印 | 鍾權(石帆).五十七歲/為麓泉刻〔麓泉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同治十三年四月四日,石颿擬秦朱文,麓泉大兄仁大人鑒。】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874 | 著 | 葉爾寬(來旬)/編輯《摹印傳燈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葉爾寬編。此書係選輯前人論述,分類編成,分上下二卷,卷上論印章源流,刻印宜忌及刀法、篆法等,卷下錄製刀法、鑄印法、洗刷法及製印色法等。此書分類輯錄,頗便觀覽,但所引未盡說明出處(如錄吾丘衍《學古編》二十餘條,前後變亂,均未說明出處),宜加注意。/1874±/之10
真微書屋註:此書後曾重刊收入於《翠瑯玕館叢書》、《美術叢書》、《藝術叢書》及《遯庵印學叢書》中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
1874 | 論 | | |
1874 | 畫 | | |
1874 | 編 | | |
1874 | 譜 | 濮森(又栩).約四十八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又栩印草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冊。濮森輯自刻印成此譜。綠格,高三寸九,闊二寸五。每頁二印。/1874±/之1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|
1874 | 編 | 秦祖永(逸芬).約五十歲/編輯《七家印跋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秦祖永編。收錄丁敬、金農、鄭燮、黃易、奚岡、蔣仁及陳鴻壽等七家印款稿本。此書後曾收入於《美術叢書》。/1874±/之15
真微書屋註:按魏錫曾考據,此譜有偽作之疑!見魏錫曾所著《績語堂論印彙錄》中〈硯林印款書後〉一文,其云:「近見傳鈔丁、黃、蔣、奚、板橋、冬心、曼生印譜一冊,面文皆閒散語,款則紕繆支離,并諸家時代先後,交遊蹤跡,亦未稍加考證,妄人所為,誠不足辨。…」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4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