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0 | 編 | 翁大年(叔鈞).八十歲前/編輯《翁氏古印文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:「一卷.翁大年集印.鈐印一冊本」。/1890﹣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譜 | 翁大年(叔鈞).八十歲前/編輯自刻印成《陶齋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卷。成書年未詳。清翁大年生前嘗輯自刻印成此譜。/1890﹣/之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亡 | 翁大年(叔鈞).八十歲卒/一八一一年生。篤嗜金石考據。書工行、楷,取法翁方綱。篆刻宗兩周、秦漢,致力於鑄印一路,又參宋、元朱文。用力工秀有餘,蒼勁不足,神氣受損。布局平穩嚴實,尚欠變化。在當時有相當的影響。存世有《古官印志》、《古兵符考》、《封泥考》、《陶齋印譜》、《陶齋金石考》、《舊館壇碑考》、《瞿氏印考辨證》、《秦漢印型》。/之3
——右印為翁大年篆刻作品選刊〔當湖朱善旂建卿父珍藏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 |
1890 | 譜 | 徐三庚(褎海).六十五歲前/編輯自刻印成《似魚室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成書年未詳。清徐三庚輯自刻印成此譜。後有正書局有鈐印一冊本,是譜每頁前幅一印,總錄三十鈕。無見序跋。/1890﹣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譜 | 徐三庚(褎海).六十五歲前/編輯自刻印成《金罍山民印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冊。徐三庚輯自刻印成此譜。不記年月,審為光緒時所鈐拓,印面完整生辣,所為印泥不一,扉頁為徐氏自題,應為刻後自鈐之本。黑格,每頁一印,無邊款,有葛明叔序。又清宣統三年有正書局重輯有四冊本。後又有西泠印社輯鈐印二冊本者。/1890﹣/之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亡 | 徐三庚(褎海).六十五歲卒/一八二六年生。善摹刻金石文字。工書法,篆取天發神纖碑;隸書合漢諸碑之長,自成面目。精篆刻,早期宗浙派陳鴻壽、趙之琛之法;中年時變化印文書體,筆畫婀娜多姿,有「吳帶當風」之譽;章法結構突出,疏密離合有致,「寬可走馬,密不容計」;用刀熟練險到,不多加修飾。存世有《金罍山民印存》、《金罍印摭》、《似魚室印譜》。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 |
1890 | 亡 | 丁文蔚(藍叔).六十四歲卒/一八二七年生。官福建長樂知縣。工詩,善書,畫花卉師白陽(陳淳)、南田(惲壽平)兩家,秀雅古逸。篆、隸深得漢人古拙之趣。又善刻竹。家有大碧山館,一時名士常與往還。側室王氏藝芳,亦工畫。存世有《大碧山館詩稿》。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亡 | 潘祖蔭(伯寅).六十一歲卒/一八三○年生。出身官宦世家,咸豐壬子進士,殿試一甲第三名,後官至公部尚書,諡文勤。自少文藻艷發,兼工詩詞,尤留心金石文字。為學夙治說文,耽嗜漢學,其《滂喜齋功順堂叢書》刻書近百種,有功學者。書法少精楷法,中年力學書譜。個性儒雅,謙恭下士,遍交天下英才。存世有《海東金石錄》、《攀古樓金石款識》。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 |
1890 | 編 | | |
1890 | 編 | 丁丙(松生).約五十九歲/編輯《八千卷樓印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卷。丁丙輯藏丁敬、蔣仁、奚岡、黃易、陳豫鍾、陳鴻壽、趙之琛等七家刻印而成。其板格墨刷,書口有『泉唐丁氏八千卷樓印存』字樣。每頁一印。總見三百零七印。此譜傳另有八冊本及十二冊本。/1890±/之10
真微書屋註:此譜卷一錄丁敬印作七十七方;卷二錄蔣山堂印作十三方、奚岡印作二十四方、黃小松印作三十三方;卷三錄趙次閑印作六十三方、錢叔蓋印作二十四方;卷四錄陳秋堂印作四十方、陳曼生印作四十三方。總見三百零七印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跋 | 傅以禮(節子)/五月既望,以千泉得之閩市並觀跋蘇肇刻〔遙集居〕、〔辛未進士〕兩面印。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編 | 王石經(西泉).五十八歲/編輯《古印偶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王石經、田鎔叡、高鴻裁、劉善穎等輯。八冊本。第三次鈐本。其錄印數倍增。每頁一印,首冊皆錄古璽印;二冊亦皆古璽印;三冊錄古璽及官印;四冊皆錄私印;五冊皆錄私印;六冊皆錄私印;七冊皆錄私印;八冊皆錄兩面印。總見五百八十五印。無序跋。前另有初次及二次鈐本。/之12
真微書屋註:此第三次鈐本,每頁一印,首冊九十九頁,皆錄古璽印;二冊一百零四頁,亦皆古璽印;三冊八十頁,錄古璽及官印十二方;四冊九十九頁,皆錄私印;五冊八十六頁,皆錄私印;六冊八十八頁,皆錄私印;七冊七十二頁,皆錄私印;八冊一百二十頁,皆錄兩面印。總見五百八十五印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編 | 王石經(西泉).五十八歲/編輯《古印偶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王石經、田鎔叡、高鴻裁、劉嘉穎等輯。四冊本。初拓本。無序跋。其板格墨刷,每頁一印,首冊八六頁,錄古璽八一方,官印五方;二冊八九頁,錄私印八九方,三冊九八頁,錄私印九八方:四冊八六頁,錄私印十七方,兩面印六九方,總見三五九印。另有二次及三次鈐本。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編 | 王石經(西泉).五十八歲/編輯《古印偶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王石經、田鎔叡、高鴻裁、劉善穎等輯。四冊本。第二次鈐本。每頁一印,所錄印較精。首冊九四頁,錄古璽印;二冊九一頁,錄古璽印七二方,官印八方,私印十一方;三冊一百頁,錄私印;四冊九二頁,錄私印四七方,兩面印四五方,總見三七七印。另有初次及三次鈐本。/之1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0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|
1890 | 題 |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