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_The Chinese Seal Engraving professional website_Virtual Micro Studio
Virtual Micro Studio
會員登入  
真微書屋印學資料庫__點閱率58.1612324186271%篆刻年歷1051-1911__點閱率7.84739778610774%琳瑯滿目的數位化印譜__點閱率27.2213811602432%篆刻講座-方寸有情__點閱率1.49159665127676%當代篆刻家專區__點閱率3.32730373765779%真微書屋&黃嘗銘__點閱率1.60222594608224%真微書屋篆刻印學網__點閱率0.348862300005127%回首頁繁簡轉換後回首頁
 
 印學在線>篆刻年歷>依人物瀏覽>姓名檢索>張開福印庫搜尋  

 依年代瀏覽
 依人物瀏覽
 -- 隨機瀏覽
 -- 姓名檢索
 -- 姓名搜尋
 搜尋篆刻年歷
 關於篆刻年歷
 篆刻年歷書籍版
 篆刻年歷數位版
 索引檔下載

 
2011年1月1日起,本單元全面開放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相同的內容。
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內容如有未盡事誼,請多利用真微印庫搜尋/瀏覽。
張開福(質民).1763±5 ∼ ?
張善子共有 8 則張開勳
1763

張開福(質民).約生於本年/浙江海鹽人。張燕昌之子。字質民,號石匏,晚號太華歸雲叟。家貧常游吳會,所至搜訪殘闕,於荒煙叢棘中偶有所獲,必手拓以返,故其學亦以考證金石為深。少工韻語,頗為前輩激賞,畫蘭刻印,克傳家法。著有《山樵書外紀》一卷,表章鶴銘為焦山紀勝。存世有《山樵書外紀》一卷。/1763±5 /之27 ——右印為張開福篆刻作品選刊〔儼齋啟事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63年之027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00

趙之琛(次閑).二十歲/為張開福(質民.約卅八歲)刻〔綠窗人靜〕長方朱文印。本印與〔石匏詩翰〕長方白文印為二面印。邊款為【庚申十月朔,趙之琛;;此余舊作也,又村贈石匏,石匏屬刻四字于頂上,蓋仿漢兩面印,以便藏行篋中,遂為奏刀,道光丁酉四月,次閑記。】/之31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0年之031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18

張開福(質民).約五十六歲/為張梅閣刻〔樂琴樓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樂琴樓,仿文三橋法。家梅閣先生承先人餘澤,家有名園,讀書之暇,寄興高山流水閒,爰取歸去來兮辭意名其樓,居深有契於淵明之為人,蓋不僅以無絃寓意也,嘉慶戊寅十月望後三日,開福作印,並志于樂志廬。】/之7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8年之007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18

張開福(質民).約五十六歲/為心庵刻〔高山流水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客冬航海訪父執陳退庵大令于瀛州官舍,歸棹阻風春申浦維,時雪花交錯,煙水瀰漫,有足以移我情者,命舟子移船岸曲,無介而見心庵先生,出酒肴,歡聚竟日,揖別時,復贈端溪小硯為訂石交,殆天假良緣也。偶憶此景,不覺逸興遄飛,手篆小印,以寄知音之感。嘉慶戊寅十一月三日,海鹽後進張開福并勒。】/之8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8年之008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20

張開福(質民).約五十八歲/為玉山刻〔南蘭陵世進士家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庚辰六月十日,玉山先生過譚,出此索篆,時涼雨初收,庭中紅薇添潤,農人喜可知巳,因放筆為之,東澥開福并志。】/之5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0年之005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33

楊澥(龍石).五十三歲/為張開福(質民.約七十一歲)刻〔縹眇神仙之事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癸巳三月來武原,盤桓於學古堂者旬餘,淵叔石匏出示□藏金石多品,□益良深。師丁鈍翁法作此請正,楊澥。】/之11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3年之011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37

張開福(質民).約七十五歲/為陳文述(雲伯.六十七歲)刻〔玉人天際〕雜形朱文印。邊款為【道光十七年八月,張開福作。】/之3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7年之003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37

趙之琛(次閑).五十七歲/為張開福(質民.約七十五歲)刻〔石匏詩翰〕長方白文印。/之12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37年之012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

資料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
一書同步.2001年4月16日出版
全頁無阻點瀏覽狀態
未設定  說明  設定
閱讀凡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