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_The Chinese Seal Engraving professional website_Virtual Micro Studio
Virtual Micro Studio
會員登入  
真微書屋印學資料庫__點閱率57.9673688476533%篆刻年歷1051-1911__點閱率7.82640930702762%琳瑯滿目的數位化印譜__點閱率27.4516630526052%篆刻講座-方寸有情__點閱率1.48452586754475%當代篆刻家專區__點閱率3.32289027003788%真微書屋&黃嘗銘__點閱率1.60035211299841%真微書屋篆刻印學網__點閱率0.346790542132832%回首頁
 
 印學在線>數位印譜>篆刻風格單元>派別風格篇>攘翁派風印譜  

 名家風範單元
 篆刻風格單元
 --印風典範篇
 --聯名雅集篇
 --派別風格篇
 ----西泠派風印譜
 ----完白派風印譜
 ----攘翁派風印譜
 ----悲盦派風印譜
 ----金罍派風印譜
 ----缶廬派風印譜
 ----黟山派風印譜
 ----白石派風印譜
 ----泥糞派風印譜
 ----麋研派風印譜
 佈局設計單元
 印文情事單元
 名家用印單元
 特別專題單元

 
完白派風印譜 
《攘翁派風印譜》
悲盦派風印譜

攘翁派風是以吳熙載(1799∼1870)為中心,吳熙載有號讓翁、攘翁,故以攘翁派風稱之。吳熙載為鄧石如之再傳弟子,印作承繼完白風而益參以己意,晚年之作更入化境。攘翁風之篆刻風格在用字方中寓圓,筆隨勢轉,毫無矯揉造作之習;用刀或削或披,剛柔相濟,流暢自然。譽者稱其為「以書入印」,其風格之影響頗鉅,後學踵繼者不乏其人,舉凡印壇大匠吳昌碩、黃牧甫等,都曾效仿吳讓翁以攝取其神隨為各自風格之長成注入活力。本印譜共選錄有 522 印。

頁次   1   2  3   4 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總522印 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勳印—雙龍圖像— 
沈秋帆刻
  約2.0X2.1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熙載 
吳熙載刻
  約0.8X1.5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子鴻 
吳熙載刻
1860±  約1.9X2.9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齊雲館 
吳昌碩刻
  約1.8X1.8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趙培元 
徐鄂刻
1911+  約1.6X1.6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金耕孫 
王禔刻
1931  約1.2X1.2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懼盈齋 
吳熙載刻
1859+1  約2.5X2.4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師慎軒 
吳熙載刻
  約2.5X3.4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寶鼎齋 
吳熙載刻
  約2.3X2.2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晚◎{左學右支} 回文
吳熙載刻
  約2.2X2.2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石壽齋 
吳熙載刻
1858  約2.8X2.8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學稼軒 
吳昌碩刻
  約1.8X2.3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臥蝸廬 
方鎬刻
  約1.9X2.0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老夫賡 
黃士陵刻
1882  約2.2X2.1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禾罌室 
江標刻
1887  約2.3X2.4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百鏡室 
吳熙載刻
  約3.2X3.2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聽雪廬 
方介堪刻
1927-  約2.3X2.3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可憐蟲 
吳熙載刻
  約1.5X1.4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曉詹父 
吳熙載刻
  約2.2X2.1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楚畹農 
吳熙載刻
  約4.1X3.9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依古廬 
童大年刻
1898  約1.8X1.7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知足居 
童大年刻
1939  約1.6X2.4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懼盈齋 
吳熙載刻
1860  約3.5X3.6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石壽齋 
吳熙載刻
1861  約2.2X2.2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懼盈齋 
吳熙載刻
1859±1  約1.8X1.9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馬叔子 
馬衡刻
1905  約0.7X1.2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汪硯山 
吳熙載刻
1858±2  約1.1X2.7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己之鉤 
陳子奮刻
  約1.0X1.6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師造化 
陳子奮刻
  約1.0X2.0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執事敬 
沈秋帆刻
  約0.7X2.1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吳熙載 
吳熙載刻
  約1.1X2.3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吳熙載 
吳熙載刻
1853-  約1.1X2.0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鑒古堂 
吳熙載刻
1863  約1.1X2.9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張樹伯 
吳熙載刻
  約1.1X2.3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謙受益 
徐中孚刻
1894-  約1.1X2.2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聚學軒—雙龍圖像— 
沈秋帆刻
  約1.8X3.5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曾有此 
吳熙載刻
  約1.0X2.2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張丙炎章 
沈秋帆刻
  約2.6X2.6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震無咎齋 
吳熙載刻
  約3.6X3.5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姚仲聲父 
吳熙載刻
1859±1  約1.7X1.6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柔自取束 
黃士陵刻
1896  約1.4X1.4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別有懷抱 
黃士陵刻
1882  約2.0X1.9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子鴻過眼 
吳熙載刻
1860±  約1.6X1.6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仲海珍藏 
吳熙載刻
1859±1  約3.0X3.2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準情酌理 
陶計椿刻
  約1.8X1.8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儉以養廉 
吳昌碩刻
  約2.3X2.3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阮恩高印 回文
吳熙載刻
  約2.1X2.0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姚正鏞印 回文
吳熙載刻
1859±1  約3.0X3.0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僕本恨人 
吳熙載刻
  約1.9X1.8cm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姚正鏞印 
吳熙載刻
1859±1  約3.2X3.3cm
頁次   1   2  3   4 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總522印 


2024/3/7 更新閱讀凡例  聲明啟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