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50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夏鳳翔(子儀)刻〔鳳兮鳳兮故是一鳳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鄧艾二語,子儀尊兄屬刻,纘思,庚戌七夕。】/之1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|
1850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刻〔恬素先生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庚戌秋,纘思仿丁居士製印。】/之1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0年之016則相同。 |
| |
1851 | 跋 | 陳祖望(纘思)/四月,觀跋毛庚為戴以恆刻〔大樽〕正方朱文印。云:「此西堂擬山堂之作也,深得宋元人意趣,用伯其寶藏之。」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1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851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桐華刻〔桐華〕正方白文界格印。邊款為【辛亥四月,纘思。】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1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852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夏鳳翔(子儀)刻〔錢唐夏鳳翔子儀甫書畫印〕長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壬子五月,為子儀尊兄刻,纘思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博物館。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2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852 | 印 | | |
1852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夏鳳翔(子儀)刻〔子儀父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子儀摹古〕正方加框白文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小松司馬作浚儀父印,深得漢人旨趣,壬子三月朔,纘思仿其意。】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2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852 | 印 | | |
1854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汪鳴皋(蘭生)刻〔皋緘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丙午孟夏,篠墀先生將赴都侯,幕訪予廨中,出石索篆,乃模雪漁切刀法以應之,墨緣居主陳豫鍾并識;;山陰傅華珍藏,常州蔣毅獲觀;;五月望前二日重刻,秋堂;;此石秋堂先生舊刻老硯二字,蘭生尊兄囑余磨去改作是印,刻意摹仿秦人,未審工拙何如?甲寅初冬,纘思記。】/之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4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|
1855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陳大齡(鶴汀)刻〔桑生一字鶴汀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宋元人好作連邊朱文,乙卯嘉平,纘思仿其意。】/之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5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|
1855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刻〔雨庭〕雜形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仿宋人瓢印式,為雨庭尊兄。乙卯八月十又六日,纘思記。】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5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856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芝柏刻〔年開七秩〕正方朱文借邊印。邊款為【卍,古萬字。詩曰,於萬斯年,長久之義。今為芝柏世叔作四字印,置卍字中,蓋取此義云。丙辰五月,陳祖望并記。】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6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856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戴熙(醇士.五十六歲)刻〔戴熙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醇士〕正方朱文寬邊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纘思。】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6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856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戴熙(醇士.五十六歲)刻〔醇士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丙辰四月,纘思。】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6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856 | 印 | 陳祖望(纘思)/為沛然(省生)刻〔紫陽沛然甫省生珍藏〕正方朱文界格印。邊款為【丙辰七月,纘思刻為六橋尊兄珍藏書畫。】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6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