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_The Chinese Seal Engraving professional website_Virtual Micro Studio
Virtual Micro Studio
會員登入  
真微書屋印學資料庫__點閱率56.5441497309384%篆刻年歷1051-1911__點閱率7.64164332011206%琳瑯滿目的數位化印譜__點閱率29.3409397349178%篆刻講座-方寸有情__點閱率1.42909999746287%當代篆刻家專區__點閱率3.1410974941606%真微書屋&黃嘗銘__點閱率1.57273130803258%真微書屋篆刻印學網__點閱率0.330338414375611%回首頁繁簡轉換後回首頁
 
 印學在線>篆刻年歷>依年代瀏覽>年代檢索>1718年印庫搜尋  

 依年代瀏覽
 -- 隨機瀏覽
 -- 年代檢索
 -- 年代搜尋
 依人物瀏覽
 搜尋篆刻年歷
 關於篆刻年歷
 篆刻年歷書籍版
 篆刻年歷數位版
 索引檔下載

 
2011年1月1日起,本單元全面開放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相同的內容。
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內容如有未盡事誼,請多利用真微印庫搜尋/瀏覽。
公元1718年
清聖祖.康熙五十七年.戊戌.著雍閹茂.日本享保三年
1717共有 8 則1719
1718

吳歷(漁山).八十七歲卒/一六三二年生。少受經學於陳瑚,學詩於錢謙益,學畫於王時敏、王鑒。後入天主教,旋至澳門進耶穌會。康熙二十七年任司鐸,前後在上海一帶傳教三十年。擅畫山水,師法黃公望、王蒙,能自立一格與王時敏、王鑒、王翬、王原祁、惲壽平合稱「清初六家」。善書法,能詩文,好鼓琴。/之1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8年之001則相同。

1718

童昌齡(鹿游).約七十歲/刻〔柴門老樹村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柴門老樹村。戊戌秋日,鹿遊作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朵雲軒。/之2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8年之002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18

童昌齡(鹿游).約七十歲卒/活動於清康熙間。通六書。能畫,作古木竹石,風貌淡雅秀逸。工篆刻,印文喜合大小篆為一體,布局疏朗,用刀流暢。存世有《史印》、《韻言篆略》。/1718﹢/之3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8年之003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18

王諧(宜秋).生年不確/鎮洋(江蘇太倉)人。王松弟子。字宜秋。活動於清乾隆間。家貧,生性清高,不遷就於人。一貴族派差人以重金請其去書齋匾,他不但不去,反而喝叱說:「爾主視我何等耶?」善書法。工篆刻,師王松,深得治印之旨,所作能得秀美典雅之風韻,朱文印尤為突出,用刀圓活自然,與印文形體相得益彰;行書印款飛動端秀。/1718±10/之4 ——右印為王諧篆刻作品選刊〔杏華春雨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8年之004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18

鄧一枝(木齋).一歲/一七八七年卒。安徽懷寧人。鄧石如之父。字宗兩,號北林,又號木齋,別號迥道人。性兀傲,憨直如其父鄧士沅,與人交,落落寡合,遇知己則出肝肺相示,行遊客授,獲糈薄,屢空宴如。好學多才,善詩文,工書畫篆刻,間嫻史籀之學。曾自鐫圖章一方,文曰〔其人瘦而傲〕。/之5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8年之005則相同。

1718

都賀庭鐘(公聲.日).一歲/一七九四年卒。大阪人。字公聲,號巢庵、大江漁人,通稱六藏。齋堂為辛夷館。篆刻師承蒙所,顯示出較強的裝飾趣味。曾對《康熙字典》進行了校刊。向香川修庵學醫之餘,熱衷於流行的中國白話小說,並用日語改編了數十本,用近路行者的筆名發表。為此,享有「小說家學者」的美稱,被譽為「讀本作家」的鼻祖。/之6 ——右印為都賀庭鐘篆刻作品選刊〔開元之寶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8年之006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18

甘源(道淵).一歲/一七九四年卒。藉隸正藍旗漢軍。一名運源,字道淵,號嘯巖、我道人。性喜讀書,恂恂儒雅,以騎射為苦,然慷爽有志節,善詩古文詞,工行草書,與劉海峰、廌青山人、李鍇、陳石閭、鐵冶亭諸君唱和,興至輒寫山水以自娛,餘力摹刻秦漢印,然頗自貴惜,非其人不輕與。印作曾被選入於《飛鴻堂印譜》。/之7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8年之007則相同。

1718

項懷述(惕孜).一歲/安徽歙縣人。又名述,字惕孜,號別峰。齋堂為伊郁齋、伊蔚齋。活動於清乾隆間。工書法,以篆、隸著稱。善畫。長於治印,布局平整疏朗,善應變而有風度;刀法衝切相間,不露鋒痕;印款以雙刀為之,厚實流暢,有滋潤感。同里項根江、項道瑋、項綏德,皆精治印和繪畫,時人將他們合稱為「南河四項」。存世有《隸法匯篡》、《伊蔚齋黃山印藪》、《伊蔚齋印譜》。/之8 ——右印為項懷述篆刻作品選刊〔最樂莫如為善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8年之008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

資料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
一書同步.2001年4月16日出版
全頁無阻點瀏覽狀態
未設定  說明  設定
閱讀凡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