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38 | 著 | 張在辛(卯君).八十八歲/編撰《篆印心法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張在辛著。此篇為作者八十八歲時,總結其篆刻心得而寫成的一篇文章。全文共六節,各節小標題為:辨明學法、配合章法、落墨之法、奏刀之法、修制之法,隨處適宜,言簡而意賅,頗多精義。/之1
真微書屋註:此書上海圖書館藏有抄本,曾刊載於《書法》一九八四年第三期,瓶硯注釋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738 | 亡 | 張在辛(卯君).八十八歲卒/一六五一年生。康熙丙寅年拔貢生,授觀城教諭,未就職。生平淡泊名利,喜收藏書、畫、古玩。善畫。工書法,長於篆隸。治印,曾從周亮工受印法,宗法秦漢,旁及前輩諸家,參以己法,用刀穩健,或衝或切,布局工秀,面目多樣,自成一家。中年過江南蘇杭,對南方印學有影響。存世有《相印軒印譜》、《篆印心法》、《隸法瑣言》、《漢隸奇字》、《隱厚堂詩集》。/之2
——右印為張在辛篆刻作品選刊〔高鳳翰印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 |
1738 | 事 | 王睿章(曾麓).七十六歲/春,至聽雨軒,王祖慎出施浪仙華景集中摘句求摹刻二百方以共欣賞。至冬杪而成其半。己未秋因而賡鐫之,而二百方之約始竟然。/之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|
1738 | 官 | 沈鳳(凡民).五十四歲/以選擢赴上江補用,歷署州牧廳縣印篆十餘載,所至政績日懋,地方被澤甚溥,繼蒞建德最久。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|
1738 | 論 | |  |
1738 | 編 | 程從龍(荔江)/編輯《師意齋秦漢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程荔江秦漢印譜》。六冊。是譜精選秦、漢官私印千餘鈕,為世所重。板格墨刷,每頁前幅橫列印二行,行三格。首冊官印一八七枚,二至五冊皆私印,計八六五枚,第六冊乃古鉥、古吉語雜印一零五枚,總一一五七印。並見乾隆二年上海周銓序,又有乾隆三年程從龍自識。/之6
真微書屋註:此譜羅福頤舊藏殘本缺首冊,其《印譜考》載此譜有吳欱道光癸卯九月廿六日跋記。又,張魯盦舊藏本,名之為《程氏秦漢印譜》,其於《魯庵所藏印譜簡目》云:「此譜舊藏潛川劉氏,嘉慶廿一年贈鮑雪堂,道光十三年贈姚邗生。」又,《中國印譜解題》載此譜另有二冊本,收錄印數九百三十八印,無標題序跋,疑是初稿本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 |
1738 | 論 | 厲鶚(樊榭).約四十七歲/撰寫〈《程荔江印譜》序〉一文,出於程從龍《師意齋秦漢印譜》。本文全長計二七九字,加註句讀標點後共計長三三○字。/1738±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07則相同。 | 本文下載..☉-3 |
|  |
1738 | 事 | | |
1738 | 生 | 楊謙(筠谷).生年不確/江蘇嘉定人。字筠谷,號吉人。齋堂為練濱草堂。年少力學,究心詩文。精岐黃外科之術。游戲篆刻,尤工牙竹印,師文三橋、汪杲叔秀雅一燈,然深自抑損,不以所長驕人。作品曾被選入於《飛鴻堂印譜》。存世有《練濱草堂印譜》、《吉人印譜》。/1738±20/之9
——右印為楊謙篆刻作品選刊〔隱几太息仰天而笑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 |
1738 | 生 | 毛紹蘭(佩芳).生年不確/浙江遂安人。字佩芳,號雲樵,一字溥堂。稟承家學,負岸異姿,研究經史,博通藝術。詩宗益都趙秋谷及常熟二馮麗而不雕,濃而不膩,第形貌清古,賦性孤潔,不屑與庸俗子為伍。善摹印,一以秦漢為法,用刀蒼莽,頗自珍貴。印作曾被選入於《飛鴻堂印譜》。/1738±20/之10
——右印為毛紹蘭篆刻作品選刊〔清虛簡淡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 |
1738 | 生 | 張燕昌(芑堂).一歲/一八一四年卒。浙江海鹽人。丁敬弟子。字芑堂,號文魚、文漁、金粟山人。齋堂為石鼓亭。乾隆丁酉優貢,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。工書法,篆隸、飛白、行楷無所不能。善繪畫,山水、人物、花卉均脫俗而別有意趣。長金石文字考證之學,潛心研究,終日不倦。精篆刻,為丁敬高足,用刀拙樸,布局蕭疏穩逸,曾以飛白書入印。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 |
1738 | 生 | 楊汝諧(柳汀).生年不確/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名允卿,字端揆,號退谷、柳汀。齋堂為崇雅堂、沖簡草堂。行楷入海嶽香光之室,游戲丹青,涉筆秀氣撲人、皆工饒書卷氣。飲興最豪。精音律,幾於無絲不彈,無孔不吹。閒暇寄情篆刻,不專師秦漢,隨意揮灑,自以為非專門而丰致蒼秀,迥非俗流能及。存世有《崇雅堂詩鈔》、《崇雅堂印賞》、《沖簡草堂詩鈔》。/1738±15/之12
——右印為楊汝諧篆刻作品選刊〔寄雙魚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 |
1738 | 生 | 錢伯坰(魯斯).一歲/一八一二年卒。陽湖(今江蘇常州)人。字魯斯,號漁陂、僕射山樵。其書初學董其昌,繼學李邕,後乃出入顏真卿、蘇軾、黃庭堅,能掃盡世俗,可謂書中豪傑,惜氣息稍粗;而有時肌理細膩,則又涉於凡艷,書品不無小減。近人馬宗霍以為魯斯所資太博,初欲成一家,竟莫能名一體,博能返約,自無此累。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|
1738 | 生 | 吳潤(大潤).生年不確/江蘇婁縣人。字大潤。幼孤廢讀,不克自立,粥身廑存,得侍秀峰先生,遂習摹印,所作楚楚可觀,畫山水學陸日,為蘆雁草蟲,頗得散逸雅趣。/1738±10/之14
——右印為吳潤篆刻作品選刊〔情隨事遷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 |
1738 | 生 | 曾之唯(應聖.日).一歲/一七九七年卒。京都人。高芙蓉門生。曾谷氏,名之唯,字應聖,號學川、讀騷、佛齋、九水漁人、半佛居士,通稱仲介。齋堂為曼陀羅居、酈縣山房。善詩,刻印宗芙容。篆刻師從高芙蓉多年,深得其師之風神,被稱為「芙蓉的影子」。但在用刀上芙蓉較為峻厲、豐潤,圓柔中有剛勁。奏刀之餘,並致力於印學之研究。/之15
——右印為曾之唯篆刻作品選刊〔曼陀羅居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