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76 | 論 | | |
1776 | 譜 | | |
1776 | 亡 | | |
1776 | 亡 | | |
1776 | 事 | | |
1776 | 譜 | 項懷述(惕孜).五十九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伊蔚齋黃山印藪》一書。由伊蔚齋刊行。本書概要:二冊。項懷述輯自刻印成此譜。墨格,每頁一印至二印,有鮑倚雲序及自序,程鴻緒、程芝雲跋。此譜另有清嘉慶二十二年項懷述重鈐二冊本。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6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776 | 亡 | 池大雅(無名.日).五十四歲卒/四月十三日逝世。一七二三年生。世稱大雅堂者是也。襟度蕭散,有嵇阮之風,五歲能大字,長則規摹晉唐,結體飄逸,畫法仲圭、雲林兩家,零縑尺褚人爭寶之,亦能鐵筆,別饒逸趣。少時即學習篆刻,與高芙蓉、韓天壽交游甚厚,時人稱為鐵掌印人的鬼才。印作布局平穩大方,用刀嚴謹兼有豪放。/之7
——右印為池大雅篆刻作品選刊〔巒光水景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6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776 | 譜 | 張利川(汝濟)/編輯自刻印成《鶴灘山房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冊。張利川輯自刻印成此譜。鈐拓三百數十印,皆雅文成語或至交酬對之作。有序文三則及跋文二則。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6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776 | 譜 | | |
1776 | 論 | | |
1776 | 編 | 汪啟淑(秀峰).四十九歲/編輯《飛鴻堂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五集二十冊四十卷。汪啟淑以家藏古銅印及大量近人印作蒐集而成。板格墨刷。每集四冊,五集合二十冊,各冊有二卷,每卷二十五頁,每頁錄二印至四印,附註釋文及篆刻者姓名,總錄印數約為三千五百方。每冊均有序。此譜紙料、印色俱精。/之11
真微書屋註:此譜與張氏《學山堂印譜》、周氏《賴古堂印譜》並稱「三堂印譜」,是為中國古代印譜之巨制。又,《藝文叢輯—第五輯》第四十一頁〈印癖先生汪啟淑〉一文提及此譜:共五集,每集四冊,每冊二卷,合計四十卷,收錄當時百數十印人作品,皆經汪氏相與虛心商榷,方始奏刀,每印之下,均箋署刻印人名。成書於乾隆十四年。又,《書畫篆刻實用辭典》、《魯庵所藏印譜簡目》載此譜成書於乾隆十(一七四五)年。關於此譜成書年代有較多出入,若依此兩個年代,汪氏當時只廿二歲及十八歲,應只是著手輯譜之時,陸續有譜成書,而完此巨著,應在較晚之乾隆四十一年。又,顧于觀於《飛鴻堂印譜》序中云:「乾隆戊辰…十二日予將北歸,汪君伻來示以飛鴻堂印譜三集,索予弁言…」由是知《飛鴻堂印譜》於乾隆戊辰(一七四八)年已完成三集矣。又,張魯盦舊藏有此譜,全五集四十卷,每集各八卷二冊,共十冊,冊一錄印三四二方,冊二錄印三四六方,冊三錄印三四六方,冊四錄印三四二方,冊五錄印三五六方,冊六錄印三五六方,冊七錄印三五○方,冊八錄印三四六方,冊九錄印三五六方,冊十錄印三五六方,總錄三千四百九十八印。該譜於一九六二年由張氏家屬捐贈予西泠印社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6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|
1776 | 論 | | |
1776 | 論 | | |
1776 | 官 | | |
1776 | 印 | 張燕昌(芑堂).卅九歲/為和仲刻〔小瀛洲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小瀛洲者,前明十老雅集之所,和仲先生寔居其地,緬想流風,屬余篆此,且訂他年同脩瀛洲故事耳。丙申春暮,燕昌志。】原印今藏於杭州西泠印社。/之1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6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