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87 | 亡 | 鄧一枝(木齋).七十歲卒/四月廿三日逝世。一七一八年生。性兀傲,憨直如其父鄧士沅,與人交,落落寡合,遇知己則出肝肺相示,行遊客授,獲糈薄,屢空宴如。好學多才,善詩文,工書畫篆刻,間嫻史籀之學。曾自鐫圖章一方,文曰〔其人瘦而傲〕。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7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787 | 論 | | |
1787 | 亡 | 釋芝田.享年不確/德清人。住明因寺,誦經之暇,以篆刻、繪事自娛,閒涉吟詠,風度雅潔,文士多樂與游。乾隆丁未怛化。/之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7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|
1787 | 官 | | |
1787 | 編 | 郭景儀/編輯《枕劍眠琴室漢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袖珍夾板四冊。郭景儀輯。錄漢官印一百七十枚,私印二百枚,每頁二印,剪貼成冊。其中除官印十一枚外,餘皆查禮《銅鼓書堂》中物。/之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7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|
1787 | 編 | 潘有為(毅堂)/編輯《看篆樓古銅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潘有為輯拓藏印一千三百餘鈕,其中為程從龍(荔江)舊藏者,約十之七八。程瑤田序云:「毅堂蓄之(古銅印)多至千有餘事。丁未中秋,邀余往鑑焉,時陽城張君古餘、安邑宋君芝山,皆主於毅堂,遂相與發其篋而遍觀之,已乃拓之為譜,人各獲其一,所謂《看篆樓印譜》者也。」/之6
真微書屋註:羅福頤於《古璽印概論》書中〈關於古璽印印譜〉一文提及此書首見古印中有私璽之分,但仍未能明確指出時代。又,《書畫篆刻實用辭典》載此書:由於鈐拓有先後,故傳本收印之數有所異同。潘有為歿後,印歸其侄潘正煒(季彤),鈐為《聽帆樓古銅印匯》。正煒歿後,印多歸高要何昆玉,何鈐為《吉金齋古銅印譜》。其後,何氏之藏印,盡歸濰縣陳介祺。遂匯入陳氏所鈐拓之《十鐘山房印舉》。又,《看篆樓古銅印譜》拓本亦有先後之分,傳有六冊本、二冊本及八冊本。《書畫篆刻實用辭典》所載為乾隆五十二年輯本,而《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》、《中國印譜解題》所載為嘉慶十三年輯六冊本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7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787 | 譜 | | |
1787 | 事 | | |
1787 | 譜 | 湯燧(古巢)/編輯自刻印成《古巢印學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冊。湯燧輯自刻印成此譜。板格黃刷,每頁四印。有阮元、陸夢熊序及俞葆寅跋。/之9
真微書屋註:《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》、《中國印學年表(增補本)》皆載此譜成書於一七九○年;《魯庵所藏印譜簡目》皆載此譜成書於一七八七年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7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787 | 印 | 蔣仁(山堂).四十五歲/為平瑤海(火蓮)刻〔如是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丁未十月二日,積雨快晴,為晚晴道丈作,吉羅居士仁記事。】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7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
1787 | 印 | | |
1787 | 親 | 鄧石如(完白).四十五歲/生一子,以難產而殞,母體雖全,然亦大病。是年,沈氏二十三歲。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7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|
1787 | 親 | 鄧石如(完白).四十五歲/四月二十三日,父親木齋卒。奔喪歸里,並親筆作墓誌銘,以隸書碑。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7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|
1787 | 事 | | |
1787 | 文 |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