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43 | 亡 | 陳文述(雲伯).七十三歲卒/一七七一年生。工詩文,亦善畫。嘉慶五年舉人,是年並與王學浩(孟養)訂交於杭州。存世有《碧城山館詩鈔》、《頤道堂集》、《西泠懷古集》、《畫林新詠》。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亡 | 吳榮光(殿垣).七十一歲卒/一七七三年生。官至湖廣總督。工書畫。精鑒賞。清康有為《廣藝舟雙楫》云:「吾粵書家,吳為深美,抗衡中原,實無多讓……窺其筆法,亦似得自《張黑女碑》。」存世有《筠清館金石文字目》、《歷代名人年譜》、《吾學錄》、《綠伽楠館詩稿》、《帖鏡》、《辛丑消夏記》。/之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六十三歲/為朱書麟(詩舲)刻〔松風草堂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老舲〕正方朱文寬邊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癸卯上丁,為詩舲先生篆,吳江楊澥。】/之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印 | | |
1843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六十三歲/刻〔未能拋得杭州去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次閑仿漢急就印,癸卯二月。】/之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六十三歲/為錢松(耐青.卅七歲)刻〔耐青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次閑仿秦人銀印,癸卯三月。】/之6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青田石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六十三歲/刻〔—猴形圖像—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癸卯四月,次閑。】/之7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石經火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六十三歲/為高學治(葺庵)刻〔高治叔荃父信印長壽〕正方白文界格印。邊款為【癸卯夏五,為叔荃五兄仿漢。】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六十三歲/刻〔大吉祥富貴昌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次閑仿漢鑄印。】原印今藏於杭州西泠印社。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六十三歲/刻〔身其康彊子孫其逢吉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癸卯六月作,次閑。】原印今藏於杭州西泠印社。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印 | | |
1843 | 印 | | |
1843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六十三歲/為高學治(葺庵)刻〔高治印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本印與〔叔荃〕正方白文界格印為二面印。邊款為【漢人作兩面印多白文,茲為叔荃五兄擬之。癸卯十月,次閑并記。】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|
1843 | 印 | | |
1843 | 印 | 趙之琛(次閑).六十三歲/為高學治(葺庵)刻〔高學治印〕正方朱文印。本印與〔高氏叔荃〕正方朱文印為二面印。邊款為【鈍丁先生云:朱同朱用,白同白用,古法也。叔荃五兄索刻兩面印,為擬鈍翁法應之,次閑。】/之15
真微書屋註:與〔高治印〕、〔叔荃〕兩面印成對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3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