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汝揚(鳳庭)/刻〔知音者芳心自同〕長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辛酉之秋,木樨開後,鴻雁來時,胥母山民鳳庭氏作。】/之31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31則相同。
董熊(曉庵).四十歲卒/一八二二年生。為人誠謹真率,無趨炎之態。善畫梅花。工篆刻,每作一印必精心事之,嗜宗浙派,法趙之琛,莊重勁挺,工整穩實。存世有《玉蘭仙館印譜》。/之32 ——右印為董熊篆刻作品選刊〔奕春隸印〕。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32則相同。
翁樂(均儒)/為吳宗麟(橋孫.廿七歲)刻〔臣麟〕正方陰陽印。邊款為【咸豐辛酉孟冬,為橋孫先生仿漢,即正,吳江翁樂。】/之33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33則相同。
顧復初(潛叟)/咸豐末,何紹基督蜀學,邀襄校試卷,後納資光錄寺典籍。/1861±/之34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34則相同。
胡公壽(遠).卅九歲/至上海,初寓毛樹澂家,後買宅顏曰「寄鶴軒」。/之35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35則相同。
魏錫曾(稼孫).卅四歲/辟地黃巖,偶從朱德園部郎借書,云有賴古堂殘譜,急取視之,則翦黏本,白紙線訂十二冊,所存才三十餘家。其弁語皆楷書。/之36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36則相同。
魏錫曾(稼孫).卅四歲後/撰寫〈論印詩二十四首(并序)〉一文,出於魏錫曾《績語堂論印彙錄》。本文全長計一四五六字,加註句讀標點後共計長一七五三字。/1861﹢/之37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37則相同。
魏錫曾(稼孫).約卅四歲/編輯《硯林印款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卷。魏稼孫搜輯何夙明、毛西堂、朱芑孫三君手拓丁敬遺石,益以新舊所得款識七十餘條,并錄黃、蔣、奚、陳諸家印款之論丁印者又十二條,附《硯林詩集》後。本書曾收入於《美術叢書》。/1861±/之38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38則相同。
張丙炎(午橋)/姚正鏞(仲海)入都應京兆試,攜《師慎軒印存》以見贈。/之39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39則相同。
徐三庚(褎海).約卅六歲/為調翁刻〔浦西寓隱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調老避兵滬浦時以此自號,屬作印,上虞金罍野逸徐三庚記。】/1861±/之40 真微書屋註:避兵滬浦,時約在太平軍之亂。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40則相同。
徐三庚(褎海).卅六歲/為調翁刻〔海角畸人〕扁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徐三庚為調老寓浦滬時作,辛酉十月。】/之41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41則相同。
徐三庚(褎海).卅六歲/為調翁刻〔無長物齋〕正方朱文界格印。邊款為【香山詩:只緣無長物,始得作閒人。庚申夏,調翁盡失所藏書畫古翫,寓舍自題此額,索為作印,辛酉十月十二日,徐三庚識。】/之42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42則相同。
范守知(厚盦).卅六歲卒/一八二六年生。咸豐辛酉殉難。/之43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43則相同。
趙之謙(撝叔).卅三歲/題江湜(弢叔)『立馬雪中看嶽色圖』。/之44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44則相同。
趙之謙(撝叔).卅三歲/春,因友人傅以禮(節子)之勸,離家前往溫州。妻范氏欲舉家隨行,因勸作罷,相約短期即歸。/之45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1年之045則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