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_The Chinese Seal Engraving professional website_Virtual Micro Studio
Virtual Micro Studio
會員登入  
真微書屋印學資料庫__點閱率57.9450727014342%篆刻年歷1051-1911__點閱率7.81426189635943%琳瑯滿目的數位化印譜__點閱率27.4968871304533%篆刻講座-方寸有情__點閱率1.48038271070159%當代篆刻家專區__點閱率3.32111357897618%真微書屋&黃嘗銘__點閱率1.59653380882108%真微書屋篆刻印學網__點閱率0.345748173254287%回首頁繁簡轉換後回首頁
 
 印學在線>篆刻年歷>依年代瀏覽>年代檢索>1782年印庫搜尋  

 依年代瀏覽
 -- 隨機瀏覽
 -- 年代檢索
 -- 年代搜尋
 依人物瀏覽
 搜尋篆刻年歷
 關於篆刻年歷
 篆刻年歷書籍版
 篆刻年歷數位版
 索引檔下載

 
2011年1月1日起,本單元全面開放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相同的內容。
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內容如有未盡事誼,請多利用真微印庫搜尋/瀏覽。
公元1782年
清高宗.乾隆四十七年.壬寅.玄黓攝提格.日本天明二年
1781共有 41 則1783
頁次   1  2   3  
1782

三井親和(孺卿.日).八十三歲卒/三月七日逝世。一七○○年生。初向細井廣澤學習書法及篆刻,又向禪僧東湖和澤有大夫求教,據說篆書尤得益於勝間龍水,篆隸秀麗。社寺之額、祭禮之幟、商家版匾等多求他題寫,在世上廣為流行。他又擅長箭術,晚年收下許多這方面的門人。存世有《龍湖連珠集》。/之1 ——右印為三井親和篆刻作品選刊〔與古為徒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01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82

細井知文(九皋.日).七十二歲/編輯《奇勝堂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輯細井知文、細井大澤等刻印而成。/之2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02則相同。

1782

細井知文(九皋.日).七十二歲卒/一七一一年生。承家學,亦工篆刻。存世有《奇勝堂印譜》。/之3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03則相同。

1782

徐觀海(袖東)/作『蘭石圖』。/之4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04則相同。

1782

袁枚(子才).六十七歲/撰寫〈《繆篆分韻》袁序〉一文。本文全長計二七○字,加註句讀標點後共計長三一四字。/之5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05則相同。

本文下載..-3
1782

童鈺(璞巖).六十二歲卒/一七二一年生。山陰布衣。績學能文,早歲棄去舉業,專攻詩古文與繪事,畫梅獨絕。所藏古銅印甚夥。尤工篆刻,為畫名所掩,故鮮知者。卒年六十二。存世有《二樹山人詩稿》、《香雪齋餘稿》。/之6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06則相同。

1782

汪啟淑(秀峰).五十五歲/秋,乞假南歸,道經直沽維舟拜訪金詮(野田)。/之7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07則相同。

1782

李宜開(鏤雪)/編輯自刻印成《師古堂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冊五卷。李宜開輯自刻印成此譜。墨格,每頁一至四印,有〈說印〉六頁,並見熊頤、歐陽飛序及宜開自跋。/之8
真微書屋註:《魯庵所藏印譜簡目》載此譜為五冊本,成書於一七八一年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08則相同。

1782

李宜開(鏤雪)/編撰《師古堂說印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卷。李宜開撰。共六頁。附於李氏《師古堂印譜》之後。多係輯前人之印說。/之9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09則相同。

1782

鄭支宗(魯門)/編輯自刻印成《兩漢印萃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鄭支宗摹輯而成。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:「不分卷.鄭秋嵒集印.乾隆鈐印五冊本」。/之10
真微書屋註:《魯庵所藏印譜簡目》另載有鄭氏《柿葉齋兩漢印萃》:「四本。鄭秋嵒摹本。清乾隆癸丑,公曆一七九三年。…每頁六印。黃小松、顧文鈜序。」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10則相同。

1782

陳森年(茂庭)/編輯《四本堂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冊。陳森年以古文成語各體篆印匯輯而成。譜板框墨刷,每頁前幅亦一印至四印不等。有李棨序及陳森年自序。此譜另見《四本堂印譜》四冊本及八冊本。/之11
真微書屋註:《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》︰又傳此譜並有乾隆四十七年刊之二冊本,未見。張魯盦舊藏此譜即為二冊本!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11則相同。

1782

董洵(小池).四十三歲/編撰《多野齋印說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卷。董洵撰。撰述所見古璽印之風貌與印制,並言及當時印人印風。徐觀海稱此「考證原委,意無不搜,真能發前人所未發。」《遯庵印學叢書》收錄有此刊本。/之12
真微書屋註:按《篆刻參考書傳本書目》載此譜為「乾隆癸卯刊本」,即一七八三年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12則相同。

1782

殿亞岱(正義.日)/游學於長崎,從白禪師領授運刀法十五則,遂成為京都城內著名印人。太田玩鷗和紀止在《利其器齋印譜》序中都把他與高芙蓉一併尊為印篆的名手。印作刀風屬今體派類型,但其富有裝飾性之匠意中,仍能流露出繼承古體派之痕跡。存世有《博古齋印譜》、《雕印運刀法》、《亞岱字譜》。/1782﹢/之13 ——右印為殿亞岱篆刻作品選刊〔浮生若夢〕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13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82

蔣仁(山堂).四十歲/為沈舲(笠人)刻〔沈舲印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壬寅十月十八日,揚州旅次,女床刻為笠人詞長并政。】/之14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青田石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14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82

蔣仁(山堂).四十歲/刻自用印〔磨兜堅室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孔子入后稷廟,見有金人三緘其口,而銘其背曰:古之慎言人也,無多言,多言多賤,無多事,多事多害,安樂必我。無使行□,勿謂何傷,其禍將長,勿謂何害,其禍將大,勿謂不聞,神將伺人,搯搯不滅,炎炎者何,涓涓不壅,流為江河,綿綿不絕,或成羅網,毫末不札,將尋斧柯,誠能慎之,傴之根也,曰是何傷禍之門也,強梁者不得其死,好勝者必遇其敵,盜憎主人,民怨其上,君子知夫天下之不可上也,故下之,知眾人之不可先也,故後之,溫恭慎德,使人□之執□持,下人莫踰之,人皆□彼我獨守此,人皆感之,我獨不徒內藏如己不示人技,我雖尊高人莫我害誰,我越此江河,雖左長于□,以其□也,天道無我,而能不之誠子哉。孔子閱其銘,謂弟子曰,小子識之,此言實而中□而信,網羅,誤作羅網,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。子曰,吾聞宥坐之器,虛則欹,中則正,滿則覆,明君以為至誠,故常置之于坐側,顧謂,弟子曰,試注水焉,乃注水,中則正,滿則覆。夫子喟然嘆曰,烏乎,夫物烏有滿而不覆哉。子路進曰,敢問持滿有道乎。子曰,聰明睿知,守之以愚,功被天下,守之之讓,勇力振世,守之以怯,富有四海,守之以謙,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。家藏胡恢隸書欹器帖,紙墨黯澹,有洪容齋、范至能、張溫甫、趙子固、貫釀齋、□用衙、郣無敬、郭允伯、顧寧人九跋。又祝希哲小楷金人銘長卷,有莫中江、董香光、李榴園、鄺漢石、申觀仲及先宮詹公跋尾。甲午春,余自褚堂復居東□,拾宋元明國初諸家銘心絕品書畫二百八十餘種,并贈兩府無銀錠痕山和尚錦裝黃不全閣帖九卷、初搨紹興米帖四卷,寄貯苕月加十仙繪蝠樓,不知誰為桓大司馬孽子,巧偷殆盡,胡祝二蹟,亦墮劫內,不勝哀腸淚滴蟾蜍之感。今冬理敗槴,得先君子以清尼長者梅華小□□易楞山陳先生漢玉磨兜堅枝,并先生手書碧箋詩,稿云:金人炯炯清廟內,三緘其口銘在背,流觀曾發魯叟喟,炎靈取象玖玉民,凝脂之質刀百淬,具體而微充雜佩,尚口乃窮固明戒,金玉尒音亦安賴,摩挲古製有微會,不雕不久庶無害。余瀕年客邗上,四十宣髮盈□□,以夢幻泡影之身,□□如方圓枘鑿,□葺松楸,井□書堂之編栴,曰磨兜堅室,廣長舌辨才天何仙淨名干笏,不立語言文字法門乎,然買山無計,舊雨寥寥,誰貰道林錢者。嘉平十七夜篆此印,刻欹器金人銘于四周,棖觸□因,不覺縷縷松□井□書堂。明禮部郎中翰林侍書廷軍,公始遷東皋老屋也。胡恢,金陵人士,韓魏公詩云:建業神山千里遠,長安風雪一家寒,篆太學石經,官華州推官,有南唐書。乾隆壬寅小除夕,女床山民蔣仁媵語。】/之15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2年之015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頁次   1  2   3  


資料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
一書同步.2001年4月16日出版
全頁無阻點瀏覽狀態
未設定  說明  設定
閱讀凡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