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97 | 亡 | 袁枚(子才).八十二歲卒/一七一六年生。乾隆四年進士,官江寧(今南京)知縣。以詩名聞於時。不以書名而船山(張問陶)盛稱其書,以為雅淡如幽花,秀逸如美士。一點著紙,便有風趣,其妙在神骨間。嘗為船山寫詩一冊。偶寫梅墨,亦超群邁古,韻出天然。卒年八十二。存世有《小倉山房集》、《隨園詩錄》。/之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|
1797 | 官 | | |
1797 | 亡 | 王鳴盛(鳳喈).七十六歲卒/一七二二年生。乾隆十九年榜眼,官至禮部侍郎,告歸居蘇州,三十年不與當道交接。與錢大昕齊名。偶作畫,亦秀逸可觀。工詩,宗盛唐。善書法。存世有《尚書後案》、《十七史商榷》、《蛾術編》。/之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|
1797 | 印 | 楊謙(筠谷)/刻〔咸正堂〕長方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丁巳季秋,為子修先生篆,筠谷謙。】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 |
1797 | 論 | | |
1797 | 編 | 畢沅(秋帆).六十八歲前/編輯《山左金石錄古印》一書。由小琳琅仙館刊行。本書概要:清畢沅與阮元合輯成此譜。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此譜云:「畢沅、阮元同撰.小琳琅仙館本」。/1797﹣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797 | 亡 | 畢沅(秋帆).六十八歲卒/一七三○年生。乾隆庚辰進士,官至湖廣總督。富著述,博綜金石,嗜書、畫,收藏甚豐。間亦染翰,士氣盎然。生前嘗與阮元合輯《山左金石錄古印》。卒年六十八,錢大昕為撰墓誌銘。存世有《靈巖山人集》、《河間書畫錄》、《兩浙金石誌》、輯刻《經訓堂法帖》。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 |
1797 | 亡 | | |
1797 | 譜 | 鞠履厚(坤皋).約六十四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坤皋鐵筆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鞠履厚輯自刻印而成。重鈐本。此譜前有一七五五年輯之《坤皋鐵筆》及一七七九年輯之《坤皋鐵筆餘集》。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797 | 編 | 曾之唯(應聖.日).六十歲/編輯《漢篆千字文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卷。高芙蓉原輯,由其弟子葛子琴校閱,曾之唯增補。以《千字文》為體,每字下列各字分別之篆體,並註出處。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 |
1797 | 譜 | | |
1797 | 亡 | 曾之唯(應聖.日).六十歲卒/十月廿日逝世。一七三八年生。善詩,刻印宗芙容。篆刻師從高芙蓉多年,深得其師之風神,被稱為「芙蓉的影子」。但在用刀上芙蓉較為峻厲、豐潤,圓柔中有剛勁。奏刀之餘,並致力於印學之研究。存世有《印語纂》、《印籍考》、增修《漢篆千字文》、《曼陀羅稿》、《酈縣山房印譜》。/之12
——右印為曾之唯篆刻作品選刊〔避俗翁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 |
1797 | 印 | 董洵(小池).五十八歲/為朱素人刻〔朱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古銅印有此一字印,小池為素人摹之,丁巳秋日;;朱素人先生名印,董小池刻,濱公得而用之。】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 |
1797 | 事 | | |
1797 | 事 |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