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2 | 號 | | |
1812 | 印 | 張燕昌(芑堂).七十五歲/為吳騫(槎客.八十歲)刻〔兔床山人八十外之作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壬申秋日,燕昌作。】/之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印 | 張燕昌(芑堂).七十五歲/為胡焯(亦昭)刻〔赤城山人七世孫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赤城山人七世孫。壬申八月廿又二日,秋光可人,一試老眼,為石窗詩人作,燕昌時年七十又五。七作桼,見太元經及天發神讖諸碑,兼用洪氏隸續仿古用桼,豈不韻勝矣,燕昌又志。】/之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亡 | 錢伯坰(魯斯).七十五歲卒/一七三八年生。其書初學董其昌,繼學李邕,後乃出入顏真卿、蘇軾、黃庭堅,能掃盡世俗,可謂書中豪傑,惜氣息稍粗;而有時肌理細膩,則又涉於凡艷,書品不無小減。近人馬宗霍以為魯斯所資太博,初欲成一家,竟莫能名一體,博能返約,自無此累。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印 | 董洵(小池).七十三歲/為梁同書(山舟.九十歲)刻〔香南雪北之廬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素人四兄重遊京師時,余尚流落未歸,言及山舟先生近為書香南雪北之廬齋額,出石索予篆刻,因仿雪漁法應之,小池時年七十三,嘉慶壬申七月廿七日并記。】/之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譜 | 董洵(小池).七十三歲前/編輯自刻印成《董氏印式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成書年未詳。清董洵輯自刻印成此譜。/1812﹣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亡 | 董洵(小池).七十三歲後卒/一七四○年生。曾官四川主簿,落職後攜琴書游歷名山大川,技藝益進。後落拓京師,賣藝為生,與余集、黃鉞、董石芝、羅聘等交善。工詩。善畫蘭竹,師鄭思肖,煙叢晴葉,秀逸多姿。治印宗法秦漢,多用切刀,蒼莽勁澀,布局多新意,不作媚嫵之態。行書印款,切削自如,非常瀟灑。存世有《小池詩抄》、《石壽軒印譜》、《董氏印式》、《多野齋印說》。/1812﹢/之7
——右印為董洵篆刻作品選刊〔誠知舌在不覺魂銷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亡 | 朱文學(季珩).五十六歲卒/一七五七年生。績學敦行,家貧,客游四方,多交韻士,詩、畫、篆刻時稱三絕,兼習分隸。家傳一硯,失而復得,珍護彌甚,客吳門,又毀于火,乃自號破研生。卒年五十六。存世有《春秋萃要焚餘集》。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譜 | | |
1812 | 跋 | | |
1812 | 譜 | 王宇春(宗瀚)/編輯自刻印成《三硯齋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六冊。王宇春輯自刻印成此譜。是譜板格綠刷,每頁二印,註釋文,有陳甡、戴敦元、余本敦序,及王宇春手寫序記。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編 | 余鐵香/編輯《雅雨樓漢銅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冊。潘有為藏印,嘉慶間余鐵香鈐拓。潘氏藏印曾輯有《看篆樓古銅印譜》,故此譜所收印基本相同,但略少耳。第一冊收官印一六八方,第二冊收官私印二九九方,第三冊收私印三三○方,第四冊收私印三○三方,總見一千一百印。有嘉慶十七年伊秉綬題字及諸家跋語、觀款等。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印 | | |
1812 | 印 | 趙懿(谷庵).廿七歲前/為梅林刻〔紉菴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某林兄丈疋屬,壬申九月,趙懿作。】/之1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|
1812 | 印 | 趙懿(谷庵).廿七歲前/為改琦(伯韞.卅九歲)刻〔華亭改琦畫印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七薌詞丈屬,趙懿刻,壬申九月廿有七日。】/之15
真微書屋註:《中國璽印篆刻全集》載此印為趙穆所作,誤!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2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