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83 | 生 | 高鳳翰(西園).一歲/一七四三年卒。膠州(山東膠縣)人。字西園、仲子、仲威,號南村、且園、南阜老人、丁巳殘人、尚左生、癸亥人、山東書生。齋堂為六印山房。官泰州巡鹽分司、績溪知縣,遭讒罷官。擅畫山水、花卉,山水生拙渾樸,不拘法度,別具一格,花卉則在「青藤白陽」之間。晚年右手病廢,以左手作畫,號「尚左生」。善畫法、能詩文。嗜硯,收藏千餘方。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683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 |
1714 | 譜 | 高鳳翰(西園).卅二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六印山房印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一卷。高鳳翰手拓自刻印而成。板格墨刷,每頁一印,繪印式及邊款。有南阜老人墨跡自記及香城居士田霢墨跡題詩。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14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|
1722 | 印 | 高鳳翰(西園).四十歲/刻自用印〔家在齊魯之間〕長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家在齊魯之間。康熙壬寅,南村;;余嘗見南阜山人印譜中有此印,筆法、刀法極愛其妙,辛酉亂後,適於古玩肆中見之,崩壞不堪,用價購之,就其殘缺處重加磨弄,所幸篆文無損,供之案頭,如對良友,特勒此以誌之,奚書。】/印縮50.00%/之1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22年之019則相同。 |
|  |
1727 | 官 | 高鳳翰(西園).四十五歲/雍正丁未舉孝友端方,官徽州績溪知縣。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27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|
1731 | 官 | | |
1732 | 印 | 高鳳翰(西園).五十歲/刻〔以古為鏡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自有千秋鏡,珍逾百鍊精,何如誇膽照,借以擴心明,治◎{上囪下心}從堪識,興衰此畢呈,鑑形分好醜,燭理辨淫貞。壬子仲秋月,鳳翰。】原印今藏於香港藝術館,火煨青田石。/之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2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 |
1734 | 譜 | 高鳳翰(西園).約五十二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西園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冊。高鳳翰輯古印及自刻印成此譜。首冊為銅玉古印,計一一○枚;二冊為近人印作,計一三三枚,三冊為高鳳翰自刻印,計一二二枚;四冊為諸名人印及其他,計一○三枚。總見四百六十七印。並有釋文、自序、跋及刊年等。/1734±/之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4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|
1736 | 印 | 高鳳翰(西園).五十四歲/為王錫奎(荔亭)刻〔雪鴻亭長〕正方滿白文印。邊款為【雲鳥紀官之遺;;荔亭兄以賢閘宰署四巡篆冬寒,銜命所至,哀鴻補捄有方,皆獲安堵,奔波之餘,齊及印事,為鐫此四字概之,弟翰頓首,乾隆丙辰冬十二月製;;白龍川長藏印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博物館。/之5
真微書屋註:王錫奎,字荔亭,疑為其用印?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6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 |
1737 | 號 | 高鳳翰(西園).五十五歲/晚年右手病廢以左手作畫。遂有「丁巳殘人」、「尚左生」等之號。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7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|
1737 | 印 | |  |
1737 | 印 | |  |
1737 | 印 | |  |
1737 | 印 | |  |
1737 | 印 | 高鳳翰(西園).五十五歲後/為鄭燮(板橋.四十五歲後)刻〔老畫師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老畫師。老阜篆,授姪子汝卓捉刀,老阜左手成之。】/1737﹢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7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 |
1737 | 印 | 高鳳翰(西園).五十五歲後/為鄭燮(板橋.四十五歲後)刻〔鄭風子〕圓形朱文印。邊款為【鄭風子。阜道人授刀,姪子汝冀刻呈。君子之德,風行草偃,是德是風,風從德轉。老阜左手讚。】/1737﹢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7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