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5 | 生 | 稻毛屋山(直道.日).一歲/一八二三年卒。贊岐人。名直道,字聖氏,號屋山、燕燕居、息齋,通稱官右衛門。少時體弱多病。進京後人皆川淇園門下,經柴野栗山、池大雅引薦,結識了高芙蓉,並親承其刀法。所作印章,章法渾樸平穩,運刀勁健爽快,頗能得其師用刀之風神,得同行之贊譽,享有「芙蓉之再生」的美稱。並擅長詩古文詞。/之23
——右印為稻毛屋山篆刻作品選刊〔浮躁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55年之023則相同。 |
| |
1786 | 譜 | 稻毛屋山(直道.日).卅二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飲中八仙歌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稻毛屋山輯自刻印而成。/之3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6年之030則相同。 |
| |
1793 | 論 | 稻毛屋山(直道.日).卅九歲/撰寫〈《眠龍堂印譜》序〉一文。/之2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27則相同。 |
| |
1797 | 譜 | 稻毛屋山(直道.日).四十三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江霞印影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稻毛屋山輯自刻印而成。此譜為在浪華北江播于樓所召開的送別印會時所作印,稻毛屋山遵師遺命取名曰《江霞印影》。/之23
真微書屋註: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、《廣印人傳》皆載此譜名為《紅霞印影》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23則相同。 |
| |
1799 | 著 | 稻毛屋山(直道.日).四十五歲/東下之際,在浪華召開的送別印會時所作印,遵師遺命取名曰《江霞印影》。/之3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9年之037則相同。 |
| |
1802 | 譜 | 稻毛屋山(直道.日).四十八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損益十友圖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稻毛屋山輯自刻印而成。/之1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2年之019則相同。 |
| |
1823 | 亡 | 稻毛屋山(直道.日).六十九歲卒/十一月十九日逝世。一七五五年生。少時體弱多病。進京後人皆川淇園門下,經柴野栗山、池大雅引薦,結識了高芙蓉,並親承其刀法。所作印章,章法渾樸平穩,運刀勁健爽快,頗能得其師用刀之風神,得同行之贊譽,享有「芙蓉之再生」的美稱。並擅長詩古文詞。存世有《江霞印影》、《飲中八仙歌印譜》、《損益十友圖》。/之3
——右印為稻毛屋山篆刻作品選刊〔好學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3年之003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