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93 | 亡 | 源伯民(頑翁.日).七十二歲卒/五月廿日逝世。一七二二年生。向清人伊孚九學習山水畫,又拜丁書岩、徐兆行兩公為師,學習篆刻,精通諸種刀法;進而向董三橋學習,並研究諸家印譜,廣收博取眾家之長。其篆法蒼秀,刀法雄健,晚年愈發老辣。存世有《雕蟲館印譜》、《養和堂印譜》、《頑翁印譜》。/之1
——右印為源伯民篆刻作品選刊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01則相同。 |
|  |
1793 | 譜 | 鄭支宗(魯門)/編輯自刻印成《柿葉齋兩漢印萃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四冊。鄭支宗摹輯而成。板格墨刷,每頁六印,有黃小松、顧文鈜序。/之2
真微書屋註:《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》載此譜成書於一七九一年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|
1793 | 著 | | |
1793 | 印 | 張燕昌(芑堂).約五十六歲/刻〔樂夫天命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先生不知何許人也,亦不詳其姓字,宅邊有五柳樹,因以為號焉。閑靜少言,不慕榮利,好讀書,不求甚解,每有會意,便欣然忘食。性嗜酒,家貧不能常得,親舊知其如此,或置酒而招之,造飲輒盡,期在必醉。既(醉)而退,曾不吝情去留。環堵蕭然,不蔽風日,短褐穿結,簞瓢屢空,晏如也。常著文章自娛,頗示己志,忘懷得失,以此自終。贊曰:黔婁有言,不戚戚於貧賤,不汲汲於富貴,其言茲若人之儔乎,銜觴賦詩,以樂其志,無懷氏之民歟,葛天氏之民歟。燕昌作。】/1793±/之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 |
1793 | 印 | 蔣仁(山堂).五十一歲/為項墉(金門)刻〔項墉之印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春雨連旬,畏寒不出,秋子先生索作名印,信手為此,未足供大雅清賞也。癸丑二月晦日,蔣仁記。】/之5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石經火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 |
1793 | 印 | 蔣仁(山堂).五十一歲/為項墉(金門)刻〔項墉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吉羅盦積雨初霽,為秋子詞長先生作名印,癸丑二月廿九日,山堂記事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朵雲軒。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 |
1793 | 文 | | |
1793 | 書 | | |
1793 | 友 | | |
1793 | 友 | | |
1793 | 事 | 鄧石如(完白).五十一歲/在武昌畢沅署中居三年辭歸,畢沅留之不可,乃為石如製精鐵硯一方,贈以千金買田購屋。冬,自武昌返懷寧,歸白麟阪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|
1793 | 印 | 鄧石如(完白).五十一歲後/刻自用印〔鐵硯山房圖書〕正方白文印。/1793﹢/之12
真微書屋註:一七九三年冬,自武昌返懷寧,歸白麟阪,築室名為「鐵硯山房」。故此印應是此後所刻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 |
1793 | 印 | 黃易(小松).五十歲/為梁肯堂(溝亭.約六十歲)刻〔梁肯堂印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春淙亭主〕正方朱文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屬吏山東兗州府運河同知黃易刻於棗林舟次。】/之13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青田石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 |
1793 | 印 | 黃易(小松).五十歲/刻〔漢題父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癸丑五月刻,小松。】/之1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3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 |
1793 | 印 |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