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21 | 生 | 吳文鑄(子襄).生年不確/德州人,寄寓禾城。字子襄。齋堂為琴東小室。工鐵筆分隸,學寫花果,濡染有致。/1821±15/之40
——右印為吳文鑄篆刻作品選刊〔鼎金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1年之040則相同。 |
|  |
1846 | 印 | 吳文鑄(子襄)/為張熊(子祥.四十四歲)刻〔銀藤華館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丙午秋七月,仿丁黃二先生法,應子羊外史方家屬,石封吳子襄篆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博物館。/之3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6年之033則相同。 |
|  |
1855 | 印 | 吳文鑄(子襄)/為朱熊(夢泉.五十五歲)刻〔秀水朱熊收藏金石文字之印〕長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乙卯秋九,子襄為夢泉老友作。】/之6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5年之068則相同。 |
|  |
1856 | 印 | 吳文鑄(子襄)/刻〔耕山書屋珍藏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丙辰秋日,子襄作,仿漢印。戊午秋日,檢出歸之。】原印今藏於杭州西泠印社。/之6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6年之069則相同。 |
|  |
1864 | 印 | |  |
1866 | 印 | 吳文鑄(子襄)/為鏡庵刻〔超以象外〕正方回讀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鏡庵老友,自咸豐初年相識於秀水徐氏,匆匆一面,嗣後把晤緣慳,每失之交臂。庚申以后,風流雲散,悵望天涯,不期丙寅仲冬重敘于吳下唐氏,喜出望外,詢悉夙昔之相契者,如晨星之寥落,為之憮然,而弟之得以與足下朝夕欣談,抑何幸也歟。爰仿漢印奉貽,以志今日之聚首云爾。吳文鑄并記于桃花橋畔一多厂,時長至前一日。】原印今藏於杭州西泠印社。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6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 |
1868 | 印 | 吳文鑄(子襄)/刻自用印〔吳鑄之印信〕正方滿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文鑄自篆於姑蘇百花巷,時甲子九月二十日。戊辰改摹漢印白文,鑄自篆于學塾。】/之1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8年之018則相同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