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58 | 印 | 吳誥(蘧廬)/為學愚居士刻〔學愚居士〕正方陰陽印。邊款為【秋堂先生為陳瀫水刻印,無一方不致佳處,此印仿希濂之印意,不似多矣!戊午七月,吳誥。】/之14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58年之141則相同。 |
|  |
1863 | 印 | 吳誥(蘧廬)/為金恭仁(壽伯)刻〔金恭仁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本印與〔壽伯〕長方朱文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癸亥六月,仿黃小松法于二十八硯齋,子洛記。】/之2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3年之029則相同。 |
|  |
1863 | 印 | 吳誥(蘧廬)/為金恭仁(壽伯)刻〔壽伯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宋元人多作連邊朱文,司馬小松亦喜為之,吳誥仿其意。】/之3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3年之030則相同。 |
|  |
1876 | 印 | 吳誥(蘧廬)/為培之白刻〔培之白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曼生亦喜作此種朱文,以其氣達而疏也。丙子夏仲十二日,吳誥仿之并記。】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6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 |
1883 | 編 | 吳誥(蘧廬)/編輯《蘧廬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成書年未詳。清吳誥生前嘗輯此譜。/1883﹣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3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|
1883 | 印 | 吳誥(蘧廬)/刻〔嘉惠堂藏閱書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癸未九月,仿秋影盦,吳誥。】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3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 |
1883 | 印 | 吳誥(蘧廬)/為季玉刻〔季玉手翰〕長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癸未仲冬,吳誥。】/之1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3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 |
1883 | 印 | 吳誥(蘧廬)/為丁丙(松生.五十二歲)刻〔田家園丁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脩甫大兄,博雅嗜古,藏書甚富,世居田家園,以先人之舊廬為蓺圃之灌叟,命作是印,施之冊籍,拙印亦藉以不朽,味古有緣,不勝欣幸。癸未祀灶日,吳誥并記。】/之1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3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 |
1883 | 印 | 吳誥(蘧廬)/刻〔為言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癸未三月十八日,吳誥謹篆。】/之1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3年之016則相同。 |
|  |
1883 | 亡 | 吳誥(蘧廬).享年不確/錢塘(浙江杭州)人。字子洛,號幻琴、蘧廬。齋堂為犀香館。錢塘諸生。工書畫,精篆刻,得丁、黃筆法。存世有《蘧廬印譜》、《犀香館詩纖嫵詞》。/之17
——右印為吳誥篆刻作品選刊〔壽伯〕。本印重見於1863年所刻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3年之017則相同。 |
|  |
1885 | 印 | 吳誥(蘧廬)/為潘壽彭(越橋)刻〔潘壽彭印〕正方回讀白文印。本印與〔越橋〕正方朱文寬邊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乙酉六月,吳誥為越橋大兄仿秋影庵。】/之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007則相同。 |
|  |
1885 | 印 | 吳誥(蘧廬)/為潘壽彭(越橋)刻〔越橋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乙酉六月,仿小松司馬,吳誥。】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5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