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_The Chinese Seal Engraving professional website_Virtual Micro Studio
Virtual Micro Studio
會員登入  
真微書屋印學資料庫__點閱率57.9421007925415%篆刻年歷1051-1911__點閱率7.80909532514222%琳瑯滿目的數位化印譜__點閱率27.5130380423457%篆刻講座-方寸有情__點閱率1.47831672929919%當代篆刻家專區__點閱率3.3176089139498%真微書屋&黃嘗銘__點閱率1.59467302917475%真微書屋篆刻印學網__點閱率0.345167167546818%回首頁繁簡轉換後回首頁
 
 印學在線>篆刻年歷>依年代瀏覽>隨機瀏覽>陳豫鍾印庫搜尋  

 依年代瀏覽
 -- 隨機瀏覽
 -- 年代檢索
 -- 年代搜尋
 依人物瀏覽
 搜尋篆刻年歷
 關於篆刻年歷
 篆刻年歷書籍版
 篆刻年歷數位版
 索引檔下載

 
2011年1月1日起,本單元全面開放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相同的內容。
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內容如有未盡事誼,請多利用真微印庫搜尋/瀏覽。
陳豫鍾(秋堂).1762 ∼ 1806
陳衡恪共有 122 則陳懋淦
頁次   1   2   3   4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
1796

陳豫鍾(秋堂).卅五歲/為汪又山刻〔洗翠軒〕正方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余與又山同有子猷之好,余好為竹君寫貌,又山栽遍座右,因顏讀書之所曰洗翠軒,蓋取其老杜雨洗娟娟之意。出石索篆,漫爾作此,是日涼風襲袂,可近筆研,快寫數竿,以寄清興,并題句云:數條寒玉拂清池,翠影蕭蕭不自持,正是西風吹雨過,月明坐對晚涼時。丙辰六月上旬五日,秋堂陳豫鍾并記于求是齋之南榮。】/之26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石經火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6年之026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6

陳豫鍾(秋堂).卅五歲/刻〔清河〕扁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丙辰九月十八日作于求是齋之南榮,秋堂。】/之27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6年之027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7

陳豫鍾(秋堂).卅六歲/為汪阜(至山)刻〔幾生修得到梅華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仿漢玉印,丁巳四月十日,秋堂為至山二兄。】/之27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田黃石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27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7

陳豫鍾(秋堂).卅六歲/為趙之琛(次閑.十七歲)刻〔文章有神交有道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文章有神交有道,端復得之名譽早,愛客滿堂盡豪翰,開筵上日思芳艸。安得健步移(梅)遠梅,亂插繁花向晴昊,千里猶殘舊冰雪,百壺且試開懷抱。垂老惡聞戰鼓悲,急觴為緩憂心擣,少年努力縱談笑,看我形容已枯槁。座中薛華善醉歌,歌詞自作風格老,近來海內為長句,汝與山東李白好。何劉沈謝力未工,才兼鮑照愁絕倒,諸生頗盡新知樂,萬事終傷不自保。氣(酣)日落西風來,願吹野水添金盃,如澠之酒常快意,亦知窮愁安在哉。忽憶雨時秋井塌,古人白骨生青苔,如何不飲令心哀。昔丁居士常拈此詩首句,為汪蔗田製印,今已為人磨去,不可得見,余向藏居士印譜有之。趙生之琛課餘之暇,肆力篆刻,尤邃意款字,苦於無見聞。余于此雖不能如居士之入化竟,工整二字足以當之。篋中適有是石,因仿居士此作,并刻少陵詩于右,俾置之案上,作畫家粉本可耳。丁巳五月,秋堂記。】/之28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28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7

陳豫鍾(秋堂).卅六歲/為孔皆刻〔諴印〕正方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孔皆三兄屬,丁巳七月廿日鐙下作于湯古巢處,秋堂。】/之29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29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7

陳豫鍾(秋堂).卅六歲/為木盦刻〔無塵書室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丁巳七月,木盦二兄屬,秋堂刻。】/之30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7年之030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8

陳豫鍾(秋堂).卅七歲/三月十四日,觀跋陳鴻壽為汪彤雲刻〔汪彤雲印〕回讀白文印。跋云:神似漢印,非貌取者可比。/之16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8年之016則相同。

1798

陳豫鍾(秋堂).卅七歲/為陳希濂(秉衡)刻〔瀫水審定〕正方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昔人云:善書者不善鑑,善鑑者不善書。秉衡宗兄富于收藏,復肆力筆墨,可謂兼之矣。其銘心絕品,余曾盡觀,無一贗本。所作詩與文又能時出新意,令人真不可及,視為畏友者豈余一人已哉。戊午四月,秋堂記。】/之17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8年之017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8

陳豫鍾(秋堂).卅七歲/為程瑤田(易疇.七十四歲)刻〔我得無諍三昧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嘉慶戊午二月廿六日,為易田先生作于無所不宜齋之南榮,古杭陳豫鍾。】/之18
真微書屋註: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青田石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8年之018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8

陳豫鍾(秋堂).卅七歲/為陳國觀刻〔陳國觀印〕正方回讀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嘉慶戊午六月二日,為賓子三兄作,秋堂豫鍾。】/之19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8年之019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8

陳豫鍾(秋堂).卅七歲/為汪至山刻〔家承賜書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吾杭汪魚亭比部喜藏書,插架之富,甲于它氏。今年,余假館比部家,與其孫至山孝廉朝夕相處,至山為余言,乾隆癸巳年,詔徵四方遺書,尊甫滌原先生恭進二百餘種,仰蒙御筆題詩二種及頒賜韻府全帙,洵異數也,因摘庚子山小園賦句,(以)奉贈以慶遭際之隆云爾。嘉慶三年六月望日,陳豫鍾識。】/之20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8年之020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8

陳豫鍾(秋堂).卅七歲/為木盦刻〔古驛亭長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木盦二兄屬,戊午六月七日,秋堂渾汗作。】/之21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8年之021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8

陳豫鍾(秋堂).卅七歲/刻〔家在吳山東畔〕長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年來作印無它妙處,惟能信手而成,無一毫倣造而已。若其渾脫變化,姑以俟諸異日。戊午六月,秋堂。】/之22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8年之022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8

陳豫鍾(秋堂).卅七歲/為柳泉刻〔菽華館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戊午七月十九,柳泉二兄索刻,秋堂。】原印今藏於日本。/之23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8年之023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798

陳豫鍾(秋堂).卅七歲/為姚立德(次功)刻〔玉泉山人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小坡學長兄屬,秋堂刻於求是齋,時戊午九月二 日記。】/之24
真微書屋註:上款署小坡者,或為姚立德?黃易曾為其屬下,為其刻印數方。《西泠八家印選》註:青田石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98年之024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頁次   1   2   3   4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


資料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
一書同步.2001年4月16日出版
全頁無阻點瀏覽狀態
未設定  說明  設定
閱讀凡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