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沼枕山(日).七十四歲卒/十月一日逝世。一八一八年生。/之1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01則相同。
何慶涵(伯源).七十一歲卒/一八二一年生。咸豐八年戊午科舉人,官刑部郎中。楷書師顏真卿、歐陽詢,行書宗李北海,晚年書風近似乃父。因作品鮮見,故書史不傳。/之2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02則相同。
戴以恆(用柏).六十六歲卒/一八二六年生。文節從子,山水得文節正傳,與楊伯潤、張子祥齊名,從學者百餘人,遠至日本、朝鮮皆願執弟子禮來見,其名重海外如此。夙工刻印,然繪事雲涌,無暇為人作也。存世有《醉蘇齋畫訣》。/之3 ——右印為戴以恆篆刻作品選刊〔吳崇模印〕。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03則相同。
張溥東(雨生).享年不確/字雨生。齋堂為雨聲書室。存世有《雨聲書室印譜》。/之4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04則相同。
張景祁(韻梅).六十五歲卒/一八二七年生。工小篆行草,嗜長短句,治印工雅。/之5 ——右印為張景祁篆刻作品選刊〔大興傅栻收集摹拓印〕。本印重見於1877年所刻。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05則相同。
陸心源(剛甫).五十八歲/編輯《千甓亭古專圖釋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十卷。陸心源編纂。/之6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06則相同。
三條梨堂(日).五十五歲/編輯《梨堂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又名《三條梨堂藏印譜》。三條梨堂輯所藏印而成。/之7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07則相同。
三條梨堂(日).五十五歲卒/二月十八日逝世。一八三七年生。存世有《梨堂印譜》。/之8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08則相同。
圓山大迂(真逸.日).五十四歲/五月,再遊清國,購藏並觀跋徐三庚刻〔如夢鶯華過六朝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/之9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09則相同。
劉嘉穎/編輯《古印偶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:「不分卷.不分卷.濰縣劉嘉穎藏印.光緒鈐印四冊本」。/1891±17/之10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10則相同。
宋書升(晉之)/撰寫〈《續齊魯古印捃》序〉一文。/之11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11則相同。
趙允中(執齋)/編輯《印揭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八冊。趙允中輯。所錄古璽印二百四十四方,官印六十五方,私印三百零五方,每頁一印,總見六百十四印。其中部分與周鑾詒《共墨齋古璽印譜》、吳大澂《吳氏十六金符齋印存》、郭申堂《續齊魯古印捃》所錄之古印相同。/之12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12則相同。
趙執齋/編輯《印郵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六冊本。東萊趙執齋輯。黑格,高三寸七,闊二寸五。每頁一印。有王緒祖序。/之13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13則相同。
南靜山(日)/編輯自刻印成《山壽堂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南靜山輯自刻印成此譜。/之14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14則相同。
倪璐(佩生)/編輯《天倪閣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載:「二卷.清倪璐佩生集印.光緒鈐印二冊本」。/1891±17/之15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1年之015則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