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_The Chinese Seal Engraving professional website_Virtual Micro Studio
Virtual Micro Studio
會員登入  
真微書屋印學資料庫__點閱率58.1362593622653%篆刻年歷1051-1911__點閱率7.84465079674454%琳瑯滿目的數位化印譜__點閱率27.2553407560844%篆刻講座-方寸有情__點閱率1.49080320476048%當代篆刻家專區__點閱率3.32255711954454%真微書屋&黃嘗銘__點閱率1.60172319736943%真微書屋篆刻印學網__點閱率0.348665563231298%回首頁繁簡轉換後回首頁
 
 印學在線>篆刻年歷>依年代瀏覽>年代檢索>潘有為印庫搜尋  

 依年代瀏覽
 -- 隨機瀏覽
 -- 年代檢索
 -- 年代搜尋
 依人物瀏覽
 搜尋篆刻年歷
 關於篆刻年歷
 篆刻年歷書籍版
 篆刻年歷數位版
 索引檔下載

 
2011年1月1日起,本單元全面開放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相同的內容。
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內容如有未盡事誼,請多利用真微印庫搜尋/瀏覽。
潘有為(毅堂)
潘企曾共有 5 則潘西鳳
1738

潘有為(毅堂).生年不確/廣東番禺人。字卓臣,號毅堂。齋堂為看篆樓。乾隆三十七年進士,官至內閣中書。善詩工畫,在京師時,廣搜古銅印,得一千三百餘鈕,其中為程從龍(荔江)舊藏者,約十之七八,皆程藏之精善者。後偕陽城張君古餘、安邑宋君芝山所藏,拓成《看篆樓古銅印譜》。存世有《看篆樓古銅印譜》。/1738±15/之17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38年之017則相同。

1770

潘有為(毅堂)/乾隆庚寅恩科舉於鄉。/之5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0年之005則相同。

1772

潘有為(毅堂)/乾隆壬辰進士,官至內閣中書。/之6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72年之006則相同。

1787

潘有為(毅堂)/編輯《看篆樓古銅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潘有為輯拓藏印一千三百餘鈕,其中為程從龍(荔江)舊藏者,約十之七八。程瑤田序云:「毅堂蓄之(古銅印)多至千有餘事。丁未中秋,邀余往鑑焉,時陽城張君古餘、安邑宋君芝山,皆主於毅堂,遂相與發其篋而遍觀之,已乃拓之為譜,人各獲其一,所謂《看篆樓印譜》者也。」/之6
真微書屋註:羅福頤於《古璽印概論》書中〈關於古璽印印譜〉一文提及此書首見古印中有私璽之分,但仍未能明確指出時代。又,《書畫篆刻實用辭典》載此書:由於鈐拓有先後,故傳本收印之數有所異同。潘有為歿後,印歸其侄潘正煒(季彤),鈐為《聽帆樓古銅印匯》。正煒歿後,印多歸高要何昆玉,何鈐為《吉金齋古銅印譜》。其後,何氏之藏印,盡歸濰縣陳介祺。遂匯入陳氏所鈐拓之《十鐘山房印舉》。又,《看篆樓古銅印譜》拓本亦有先後之分,傳有六冊本、二冊本及八冊本。《書畫篆刻實用辭典》所載為乾隆五十二年輯本,而《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》、《中國印譜解題》所載為嘉慶十三年輯六冊本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7年之006則相同。

1808

潘有為(毅堂)/編輯《看篆樓古銅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六冊。潘有為輯拓所藏印一千三百餘鈕,其中為程從龍(荔江)舊藏者,約十之七八。是譜每頁三至四印,計三百八十三頁總錄官印二百零九方,私印八百四十六方;亦見總錄官印九十九方、私印五百十方之六冊本者。傳此譜又有二冊本及八冊本者,皆無一序跋。/之2
真微書屋註:程瑤田嘗序此譜云:「毅堂蓄之(古銅印)多至千有餘事。丁未中秋,邀余往鑑焉,時陽城張君古餘、安邑宋君芝山,皆主於毅堂,遂相與發其篋而遍觀之,已乃拓之為譜,人各獲其一,所謂《看篆樓印譜》者也。」又,羅福頤於《古璽印概論》書中〈關於古璽印印譜〉一文提及此書首見古印中有私璽之分,但仍未能明確指出時代。又,《書畫篆刻實用辭典》載此書:由於鈐拓有先後,故傳本收印之數有所異同。潘有為歿後,印歸其侄潘正煒(季彤),鈐為《聽帆樓古銅印匯》。正煒歿後,印多歸高要何昆玉,何鈐為《吉金齋古銅印譜》。其後,何氏之藏印,盡歸濰縣陳介祺。遂匯入陳氏所鈐拓之《十鐘山房印舉》。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8年之002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

資料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
一書同步.2001年4月16日出版
全頁無阻點瀏覽狀態
未設定  說明  設定
閱讀凡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