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40 | 生 | 任頤(伯年).一歲/一八九六年卒。浙江紹興人。初名潤,字小樓,後改字伯年,號畫奴。初師任熊,後從任熏學。中年起寓居上海賣畫。擅畫人物、花鳥、山水,師法陳洪綬、華喦而能變化,自成面目。其畫功力深厚,筆墨嫻熟,形象生動,兼長肖像,輕描淡染,著墨不多而神態情韻如真。與任熊、任熏合稱「三任」,加任預,并稱「四任」。對上海一帶的繪畫甚有影響。/之56
——右印為任頤篆刻作品選刊〔頤菴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40年之056則相同。 |
|  |
1862 | 主 | 趙之謙(撝叔).卅四歲後/為任頤(伯年.廿三歲後)刻〔伯年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悲盦為伯年大兄。】/1862﹢/之74
真微書屋註:趙之謙曾於一八八四年,以七古長詩題任頤本年五月作『陸書城像』,陸為趙之青年時代好友。此〔伯年〕印或即為任頤所有?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62年之074則相同。 |
|  |
1883 | 畫 | 任頤(伯年).四十四歲/三月,為吳昌碩作『蕪青亭長像』,現存吳昌碩紀念館。/之5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3年之051則相同。 |
| |
1884 | 主 | 吳昌碩(缶廬).四十一歲/為任頤(伯年.四十五歲)刻〔伯年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昌碩作任和尚印,甲申三月。】/之5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4年之054則相同。 |
|  |
1886 | 主 | 吳昌碩(缶廬).四十三歲/為任頤(伯年.四十七歲)刻〔畫奴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伯年先生畫得奇趣,求者踵接,無片刻暇,改號畫奴,善自此也。苦銕銘之曰:畫水風雷起,畫石變相鬼。人或非之,而畫奴不恥。惜哉!世無蕭穎士。光緒丙戌冬十一月,薄游滬上。】/之4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6年之043則相同。 |
|  |
1887 | 畫 | 任頤(伯年).四十八歲/六月,為吳昌碩寫『棕蔭納涼圖』。/之1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7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|
1889 | 主 | 吳昌碩(缶廬).四十六歲/為任頤(伯年.五十歲)刻〔任和尚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和尚墮地三尺長,小名呼慣為耶娘,大來仍學行腳裝,不知者笑和尚狂,知者願識任氏郎,和尚睡醒天昏黃,畫禪自悅春鐙旁,入膳鹿豕□魚麋,聽說法誰石敢當,彼和尚者何荒唐,和尚有家稽山陽,冬心落□君同行,心雖出家身則□,天涯一樣飢無糧,唯□□□知之詳,和尚曰□□刻彊,白意索我□琳琅,鈍刀硬入文字倉,石縫迸出芝泥光,秦耶漢耶心茫茫,和尚得印謝不皇,蔬芛貌出老圃荒,墨氣如著雨露霜,攜歸滿褎春泥香,他日高挂無圍牆。伯年先生屬刻任和尚三字印,畫蔬芛持贈,作歌紀事,己丑莫春之初,昌碩吳俊。】/之3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9年之033則相同。 |
|  |
1892 | 畫 | 任頤(伯年).五十三歲/夏,又為吳昌碩作肖像『蕉陰納涼圖』,已作五幅矣。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2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|
1895 | 畫 | 任頤(伯年).五十六歲/為吳昌碩作『棕陰憶舊圖』、『山海關從軍圖』。/之1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5年之014則相同。 |
| |
1896 | 亡 | 任頤(伯年).五十七歲卒/一八四○年生。初師任熊,後從任熏學。中年起寓居上海賣畫。擅畫人物、花鳥、山水,師法陳洪綬、華喦而能變化,自成面目。其畫功力深厚,筆墨嫻熟,形象生動,兼長肖像,輕描淡染,著墨不多而神態情韻如真。與任熊、任熏合稱「三任」,加任預,并稱「四任」。對上海一帶的繪畫甚有影響。/之2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96年之025則相同。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