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_The Chinese Seal Engraving professional website_Virtual Micro Studio
Virtual Micro Studio
會員登入  
真微書屋印學資料庫__點閱率57.9696796798835%篆刻年歷1051-1911__點閱率7.82303488385278%琳瑯滿目的數位化印譜__點閱率27.4553076569234%篆刻講座-方寸有情__點閱率1.48383451135793%當代篆刻家專區__點閱率3.32171215747878%真微書屋&黃嘗銘__點閱率1.59978923358098%真微書屋篆刻印學網__點閱率0.346641876922641%回首頁繁簡轉換後回首頁
 
 印學在線>篆刻年歷>依年代瀏覽>年代檢索>1873年印庫搜尋  

 依年代瀏覽
 -- 隨機瀏覽
 -- 年代檢索
 -- 年代搜尋
 依人物瀏覽
 搜尋篆刻年歷
 關於篆刻年歷
 篆刻年歷書籍版
 篆刻年歷數位版
 索引檔下載

 
2011年1月1日起,本單元全面開放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相同的內容。
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全書內容如有未盡事誼,請多利用真微印庫搜尋/瀏覽。
公元1873年
清穆宗.同治十二年.癸酉.昭陽作噩.日本明治六年
1872共有 57 則1874
頁次   1   2   3  4  
1873

何瑗玉(蘧盦).卅四歲/刻自用印〔長毋相忘〕長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癸酉閏六月六日,妻微恙,醫者云無礙,予尚能作數印,其至酉刻,病始重,即終矣。予憶其生平,少食寡言,不樂浮華,鮮嬉笑。予年來多病,其常慮之,今不意舍我以去,遺下三歲女、半歲子,朝夕號啼,殊難為懷。中歲不幸罹此,滋戚他日富貴無足與共之,因作是印以誌毋忘之意云爾。是月二十有八日,端谿何瑗玉蘧盦甫自製,時年三十有四歲。】原印今藏於香港藝術館,青田石。/之31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31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73

吳昌碩(缶廬).三十歲/再赴杭投詁經精舍,在杭識畫家吳伯滔。/之32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32則相同。

1873

吳昌碩(缶廬).三十歲/在安吉從潘芝畦學畫梅,潘畫梅著名鄉里。/之33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33則相同。

1873

吳昌碩(缶廬).三十歲前/為金彭(壽伯)刻〔金彭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本印與〔壽伯〕正方朱文寬邊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山農世伯大人教正,苕上吳俊卿篆;;吳君彥臣搜藏缶老刻印百餘石,儗拓成譜,相與審定真贗,旋以兵事擾擾不果,今彥臣已歸道山,此二印為缶老少作,與晚年作品迥異,款署劍侯,當在三十歲以前,又號逸光,余曾聞諸公束老人而知之也。今節厂社兄得此,其珍視之,庚寅秋,福厂。】/1873﹣/之34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34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73

吳昌碩(缶廬).三十歲前/為金彭(壽伯)刻〔壽伯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劍侯製;;吳君彥臣好蓄缶老刻印,畢生搜求得百餘方,欲為譜而賚志以沒,節厂三兄偶得吳君所藏者四十餘方,拓入所集缶廬印譜中,吳君有靈當感知遇。劍侯,缶老初號也,此印當在三十歲以前所作,庚寅秋八月,醉石誌於休景齋。】/1873﹣/之35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35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73

吳昌碩(缶廬).三十歲/刻自用印〔吳俊長壽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苕上吳俊卿製于泉唐,時癸酉莫春之初。】/之36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36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73

吳昌碩(缶廬).三十歲/刻自用印〔蒼石父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癸酉三月,吳俊卿製。】/之37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37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73

吳昌碩(缶廬).三十歲/刻自用印〔蒼石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癸酉十二月,倉石作于滬。】/之38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38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73

吳昌碩(缶廬).三十歲/為張熊(子祥.七十一歲)刻〔張熊印信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子祥父〕正方朱文寬邊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子祥先生法正,吳俊學篆。】/之39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39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73

吳昌碩(缶廬).三十歲/為張熊(子祥.七十一歲)刻〔子祥父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癸酉冬日,卿補製。】/之40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40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1873

黃士陵(牧甫).廿五歲/胡光塤跋牧甫藏《董巴王胡會刻印譜》云,曾觀牧甫摹刻漢印數十方。/之41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41則相同。

1873

胡光塤(椒園)/撰寫〈巴蓮舫先生摹漢印譜跋〉一文,出於《董巴胡王會刻印譜》。本文全長計一四九字,加註句讀標點後共計長一七五字。/之42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42則相同。

本文下載..-3
1873

王秉恩(雪岑)/同治癸酉舉人。/之43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43則相同。

1873

吳育2(半倉).一歲/一八八八年卒。浙江安吉人。吳昌碩長子。字半倉。三歲能識字,十歲能作文,有神童之譽。惜早夭。/之44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44則相同。

1873

石井雙石(碩.日).一歲/一九七一年卒。千葉縣人。師事濱村藏六五世。名碩,字子寬,號雙石。齋堂為對岳山房。早年跟隨岩溪裳川學習漢文、漢詩,從川合孝太郎鑽研文字學,書法師事日下部鳴鶴,曾摹刻過趙之謙的印章。三十歲時立志於篆刻藝術,拜濱村藏六為師。藏六去逝後,他又轉益河井荃廬為師。戰後風格為之一變,追求奔放飄逸的表現,年逾九十仍奏刀不止,印壇譽為「篆仙」。存世有《篆刻指南》、《落款印章心得》、《藏六印存》、《喜字壽印譜》、《雙石蛻印》…。/之45

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73年之045則相同。

☉-1,扣點數 1 點,可讀放大影像
頁次   1   2   3  4  


資料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
一書同步.2001年4月16日出版
全頁無阻點瀏覽狀態
未設定  說明  設定
閱讀凡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