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88 | 編 | | |
1888 | 亡 | 徐康(窳叟).七十五歲後卒/一八一四年生。長洲諸生。工詩畫,篆隸、刻印靡不研究,尤精鑒別,凡法書名畫、金石碑帖、古本書籍以及文房古器珍秘之品皆洞悉源流,楊□翁以宋商邱稱之。兼通岐黃。嗜悲盦刻印,嘗盡得沈韻初、魏稼孫兩家舊藏,並屬葉為銘纂輯為譜,得數十冊,並拓其旁款,蔚為鉅觀。存世有《前塵夢影錄》、《神明鏡詩》、《心太平軒醫集》。/1888﹢/之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8年之002則相同。 |
| |
1888 | 亡 | | |
1888 | 亡 | 山本竹雲(戈.日).六十九歲卒/四月廿七日逝世。一八二○年生。二十歲時離開故裡,游學於高松市,篆刻技法得到細川林谷的指教。後移居大阪,拜筱崎小竹為師,研修漢學。素以明治時代煎茶人而著稱,詩畫印雖屬餘技,但其畫風奔放自在,實屬當時一流文人。存世有《摹刻飛鴻堂印譜》、《消夏偶興》、《竹雲印譜》、《竹雲遺印》。/之4
——右印為山本竹雲篆刻作品選刊〔兀坐空搔首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8年之004則相同。 |
|  |
1888 | 印 | 徐三庚(褎海).六十三歲/為蔡和霽(滌峰)刻〔滌峰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戊子八月廿二日,翯然散人。】原印今藏於浙江省博物館,壽山石。/之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8年之005則相同。 |
|  |
1888 | 印 | 徐三庚(褎海).六十三歲/為蔡和霽(滌峰)刻〔二十四番華信盦〕正方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戊子長至,褎海。】原印今藏於浙江省博物館,壽山石。/之6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8年之006則相同。 |
|  |
1888 | 譜 | | |
1888 | 譜 | 龔易圖(靄人).五十九歲前/編輯自刻印成《烏石山房印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龔易圖輯自刻印而成。成書年未詳。/1888﹣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8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|
1888 | 亡 | 龔易圖(靄人).五十九歲卒/一八三○年生。咸豐九年進士,官廣東布政使。工詩文,善繪山水,別具風格。間寫松竹蘭梅,筆致疏落。亦能治印。善結構園林,城中有四處:城北曰「環碧軒」,以水勝,以荔枝勝;城南曰「雙驂園」,以山與荔枝勝;城東南曰「芙蓉別島」、曰「武夷園」,以水石勝。蓋其所結構皆寓以畫意也。存世有《烏石山房詩存》、《烏石山房印譜》。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8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|
1888 | 論 | | |
1888 | 編 | 吳大澂(清卿).五十四歲/編輯《十六金符齋印存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二十六冊本。吳大澂重輯,計二十部。首頁有自題詩云:「蓄印十六年,積累至二千,古璽得至寶,文字秦燔先,漢魏官私印,金玉背精堅,同鈕各從類,年代不細編,印玆二十部」。其每頁一印,總錄一千零十九印。此譜為黃牧甫、尹伯圜所手拓,故鈐拓極精。/之11
真微書屋註:同治年間,吳大澂始集古印,初將所藏之印集成《十二金符齋印存》二冊本。後藏印數增多,遂於光緒十一年輯成《十六金符齋印存》,合十冊。光緒十四年(公元一八八八年)吳大澂重輯,成二十六冊本,即此譜。又,《中國印譜解題》另載有此譜為三十冊本,同為光緒十四年(一八八八)成書。又,此譜有宣統時上海西泠印社鈐拓本,有吳隱序,有「十六金符齋藏印,悉為本社所得,重輯為譜,以復舊觀」云云,共三十冊。然較之原本,頗為遜色,是否為原印所鈐,亦未定論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8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|
1888 | 譜 | | |
1888 | 編 | | |
1888 | 論 | |  |
1888 | 印 | 胡钁(匊鄰).四十九歲/為高爾夔(子韶)刻〔高氏懷軒〕正方白文界格印。本印與〔爾夔印信長壽〕正方白文印為二面印。邊款為【褱軒仁兄大人審正,戊子三月,匊鄰。】/之15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88年之015則相同。 |
|  |